《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_900字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900字
《活着》 [中] 余华
这本书躺在我的书架上近十年,却迟迟不敢翻阅,因为太为懂得,它诉说的并不是人为什么而活,却是活着本身。而活着本身,才是最触动人心的部分。
但触动到我的部分,并不是主人公的生活有多么艰难不幸,也不是他的亲人如何一个个离开。最为触动我的两个点,一个当主人公的女儿被领养之后,主人公的儿子吵着要姐姐,因为有庆是凤霞带大,相比上学,姐姐的存在更为重要,虽然不是生离死别,但就是揪住了我的心。另一处是,主人公聋哑乖巧的女儿在饥荒的年代,因为被抢了红薯,奋力反击。再过柔弱的她,为了家人,却变得如此“刚硬”。或许是个太过冷血的人,所以想到主人公年轻时的无理取闹与肆意挥霍,对他之后经历的一切苦与难,反而觉得是一种救赎,不会觉得那是劫难,大概更觉那是一种不断明白生活的道路。但却又总心觉,他那一双儿女所经历的不幸,就像是人做了孽,终究一辈一辈承担了这报应。当然这是我的偏激之见。但也因此,让我所有触动的部分都在主人公这一双儿女身上。
其实关于《活着》,我思考的最多的,不是苦难之下,人是怎样按照自己的命运轨迹努力活着的。反而是,在不经历不幸或打击时,我们该怎么去做到不争、不怨,不虚度时间,不挥霍金钱。很多时候,我们会思考,我们活着该去做一个怎样的人,但我想,也许我们要思考的是,这一辈子活下来,我们是不是活成了自己。当然,生命很长,未到最后一刻,总是无法评述和感慨的。
阅读后也与朋友交流了很多。有趣的是,每个人被触动的点都并不相同,但每个人也都在这本书当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部分。我很喜欢朋友说的,阅读过后,并不会觉得日子很苦,很难过,反而有一种新的动力和热情。而我的最直观的感受大概是,人的一辈又一辈,生老病死,生离死别,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活着的时候,就努力不让自己有所遗憾。困苦总是突然而来,比如疾病、辍学、意外……它们的到来从来都不经预告。而能告诉自己的只有:接受现实,学会面对。努力去活着吧,即便没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