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_900字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900字
一年前大概就是这个时候,我跟老俞在电影院看《我不是潘金莲》,嘻嘻哈哈。如今我们在《芳华》点映场看小萍跳舞,泪流满面。一年前我看冯小刚一本书《我把青春献给你》,他把对文工团女孩子们洗完头那个喜爱劲儿描写的让人心痒痒。一年后我看《朗读者》,他对董卿说他的电影《芳华》描绘的就是文工团的日子。一年前我的学年论文是讨论冯小刚悲喜剧特征,一年后我写下这条票圈。有人给我说,冯小刚就是个北京老炮儿,拍拍贺岁片,算不上电影大师。我总觉得,感情是相通的,大众喜闻乐见的能不是好东西吗?就是喜欢他的电影,可以说我俗啊,反正我也不听。然后我回来又翻开这本书,感觉自己还是太轻佻天真了,文字里蕴含的复杂感情只有看完以后,才能有更深刻的体会。虽然时间一直在流逝,青春却都是一样的,人物心理都是随着时间与阅历不停变化的。我们看人间失格总觉得那种靡靡人生和自己离的太远,事实上,我们做了活雷锋也不能做下一件错事。我们成了战斗英雄流传的最久的还是造假生过病。我们和活的乱七八杂其实离的很近。人性里好像容不下没有一点瑕疵的人,有好有坏才是人,有欲望才是人。我们就在这样的人性环境里活的走马观花,乱七八杂。在这里讲一件对我影响很大的事情,以至于我以后都不敢轻易相信别人热情的事。上初中的时候,我收到的排挤来自相对较好的成绩,不同于其他乡村孩子的浪漫主义,特立独行不畏一切喜欢一个人的风格。我和小曼和穗子好像都有些相似之处,想要逃离同时内心有些自卑。我语文成绩优秀,语文课代表做了好久,那时候班里下课的中间有一个大课间,20分钟。我说我想在下课的时候打打羽毛球,语文老师说我家就有,你来拿就好。我就去了。短暂的快乐背后是一场暴风雨。班主任训斥我,说我太过张扬。语文老师只是礼貌的让让我,而我就真的当真了。那一件事很小,可是我从此以后好像从来不肯再相信别人微笑着的帮助与施与了,而且我总有一种类似小曼父亲的对于任何人都有的一份愧疚感,害怕给别人添了麻烦,害怕别人觉得这个小孩真是天真,我不过随口一说。严歌苓写,富于愧疚感的那都是些软弱善良的人。我一直都不敢承认,现在写在这里。
青春时,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受伤是为了长大吗?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