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_900字
《白鹿原》读后感900字
花了一周的时间考完,上下班地铁上的片段也不会那么无聊。说实话,这一段故事的确很耐人寻味。
以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创作,不知道小说本身的真实性,但是故事应该是当时社会情况的写照。
核心任务是中原上最朴实的人类,他们终身任务就是种地,育人。从清朝末到解放初期,每个时代的生活都是当时大环境的衬托。
其实,他们的心灵一直是十分朴实的,人生也不是那么复杂,那个村子有凝聚力,那里的人们有醇厚的乡情。虽然有些人总有一些不正当想法,这是每个社会环境必须存在的因素,这也是社会的多元化吧。
清朝末期,那里的人们过得是简单的劳作生活。将自己的地种好,是他们一切的愿望。那个时候的环境充斥着迷信因素,有着传奇色彩。从一开始看到白嘉轩娶了七任老婆,觉得这个男人真的是个传奇,最后一个老婆的存活归于风水,可能有一定依据吧。
到了清朝快要灭亡,以前的人们好像有点不习惯,他们习惯了那种安逸,那种压迫,那种封建。这时候总会有有新思想的人站出来,也就是革命者吧。他们的后代接受了更多的文化教育,更会思考。白灵是一个当代值得赞扬的一个女性,敢于冲破束缚,去追求心中的信念,如果她听从他家人的安排,最后顶多是嫁人,为人母,然后象她妈妈一样过着一辈子,不过为她最后的牺牲感到惋惜。黑娃也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他有自己内心坚持的想法,不会因太多的外界环境而改变自己,重义气,不过最后死得的确有点惋惜。可能小娥是那个改变他人生的一个女子,对她没太多好感,她的存在也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映射。白嘉轩有点顽固但是比较正直,顾全大局,和他对比的就是鹿子霖,后面有点讨厌他的存在,有种社会蛀虫的感觉。至于其他人,每个角色的性格应该是和当时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
形形色色的人反射出人性的特点。人可以有善良温和的一面,也会有奸诈狡猾的一面,大多数被利益所趋,这也许是生存之道。每个社会环境下的人性大体相同,只是时代有点变化,但是人性其实本质相同。
对之前的社会又有新的认识,可能人类就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