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_1100字
《我们仨》读后感1100字
刚放假时还挺闲,最近时间却是不够用,像背单词读三十六计这种事情都挤到了晚上十点多,已经连续一个星期没有十一点前睡过了。仔细想想没有具体做过啥很耗时间的事情,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占据了每天很多时间。
以前不爱看书,对这个家庭不了解,一直听说围城这本书也没有捧起来看。直到杨绛先生105岁去世,才对他们了解的多一些。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刚看完不久,每本书我都有记录日期,去年也是这样的,不过中间因为一些原因中断了。钱锺书的「围城」才看了杨先生写的批录,围城里的人物大都是捏造编纂,不是作者本人,但是个别情节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经验。
在围城里杨绛先生写道:我觉得自己老了,有些事,除了我们俩,没有别人知道。我要趁我们夫妇都健在,一一记下。如有错误,他可以指出,我可以改正。围城里写的全是捏造,我所记的却全是事实。
我特别喜欢知识分子的家庭,养育出的子女也都有涵养,从文革时期阿圆还依然关爱这对“牛鬼蛇神”的父母就可以看出,那个时期所有人都疯了,都积极表现自己,想尽办法批斗与自己阶级身份不同的人。阿圆不是,她在保护自己的同时,照常与父母来往。
钱锺书很认真的对杨先生说: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我想,这是玩笑话。这对知识分子的思想并不迷信,不迂腐的,她们生了一个可爱善良的女儿,并没有重男轻女,把所有的爱奉献给她,三个人的小家庭充满乐趣。
钱锺书在学问上很了不起,但在衣食起居上却比较笨,年轻的时候杨先生多照顾,后来阿圆长大俩人照顾。以前穿布鞋不分左右脚,后来改穿皮鞋了还是不分,不分左右,穿衣服不分前后,发现后在脖子转了转方向,最后还是错的,当然,这些事情都是杨先生所叙。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媛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钱先生说:嘿,从今以后,我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
钱先生又谆谆嘱咐: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这大概就是最动听的誓言了吧。
选夫当如此,我不依靠你吃穿,我会独立的活出自己,我也甘心情愿照顾你一辈子,我仰慕你的才华,我助你伴你,只要有你在就安全感爆棚,我们风雨同舟,比肩而立,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钱先生和杨先生尘嚣世间的相伴厮守,互相搀扶,即使再多艰辛苦涩,也都变得甜润。温情洋溢,塑造一颗朴实恬然而又充满志趣的心,也许就是幸福的禀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