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读后感_2000字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读后感2000字
做一个持续的练习者。
读完《刻意练习》,最大的体会是坚定了要做一个持续的练习者。作者说到,所谓“练习人”,是反映人在一生之中能够通过练习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使得人生充满各种可能。这句话回答了自己为什么要练习,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不满足于只是“足够好”,而是一直追求“非常好”,小到羽毛球、弹吉他的兴趣爱好,大到事业,家庭的经营,都不希望自己只是按部就班停滞不前,而是渴望跳出局限不断进步,让自己的认知能力,生活质量可以上升一个层次。这些愿望或是梦想,是自己渴求的,刻意练习这条路告诉了自己这种渴求可以得以实现,这是做一个练习者的根本动力。
那么,如何做一个持续的练习者?本书给出来了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也是我读完书后最大的收获。根据自己对书的理解,我把自己的收获归纳为两方面,一是意识层面,认识到人的极限是可以不断挑战的,每个人无论在哪个年纪,在哪种行业,都可以尽情的学习你想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且都能够达到不可想象的成就。二是在实践层面,给出了刻意练习的概念和方法论,即刻意练习的本质就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正向的及时反馈,创建并不断完善的心理表征,持续专注的练习。
在意识层面,即对刻意练习的认识上,书中对刻意练习的概念和方法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和说明,用到了心理学,生物学等很多领域的知识,对很多名人和普通人在音乐、医疗、国际象棋方面的练习进行调查研究和跟踪分析,这些数据要素全真实可靠,对说明刻意练习是最强大,也是唯一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个结论做了充分的论证。这些案例和数据,对读者来说可能稍显冗长,但确实是学术研究的客观要求和最科学的方法。如果对这些信息不感兴趣,我的做法就是直接相信一些结论,比如没有所谓不用练习的天才,天才都是从小就开始刻意练习;比如1万小时定律并不完全正确,如果只是重复天真的练习,花再长时间也成就不了自己;比如刻意练习适应哪些领域呢,适应经过前人经过大量研究已经形成科学训练方法的领域,像音乐、体育竞技、编程、写作等都适应。
在实践层面,就是按照刻意练习的原则,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兴趣,提升认知,提高技能,并借鉴,转化,以此来经营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我想很多有知识焦虑能力危机的人,可能都愿意主动学习,刻意练习,也会有一些自己的练习节奏,只是有的人进步快,有的人进步慢。进步快的人,多半是因为节奏稳,目标明确,专注,执行力强,动力十足;进步慢的人,多半是因为节奏乱,如自己,很多练习并没有做得踏实,很多错误的方式一直在重复,心理的预期太快。按照刻意练习的原则,我要重点调整反馈、走出舒适区两方面,练习时,多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出错,要怎么修正,其实修正后的练习就是走出舒适区,在更难更新的阶段挑战自我,点滴积累不断进步。
书中提到的关于刻意练习的几个概念可以牢牢记住,这对更好理解刻意练习,更好按照刻意练习的方法进行实践很有帮助,比如:
长时记忆的培养要点:
赋予意义,精细编码
提取结构或模式
加快速度,增加连接
有目的的练习的一些特点:
具有定义明确的目标。即目标要具体、可量化、可执行、有时限
专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一本书《The One Thing》)
反馈。用反馈来辨别有哪些方面不足,为什么会存在不足,以及如何改正
走出舒适区。即走出舒适区又不陷入恐慌区,在学习区不断积累进步
动机。遇到瓶颈怎么办,试着改变练习方式,或者根本就是动机不足(可以像李笑来老师说的,把做事情的意义再放大一些放广一些,就不会没有动力了)
心理表征及好处:
心理表征的就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其它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不好理解的话,可以记住一些案例,如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视觉形象,一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马上就人在脑海中想起那幅著名的油画,那幅画就是蒙娜丽莎在他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
有助于解释信息
有助于组织信息,吸收和考虑更多信息
有助于制定计划
有助于高效学习
创建心理表征的三个F:Focus(专注)、Feedback(反馈)、Fix it(修正)
知识与技能的差别:
传统的方法是先找出关于正确方法的信息,然后让学生运用那些信息。刻意练习则只聚集于绩效和表现,以及怎样提高绩效和表现。
技能侧重于做,先提高做事的技能,在做的过程中积累知识点,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的方法:
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练习,不受其它义务和分心事情的干扰;
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保证注意力的集中;
将练习课的时间限制在 1 小时左右;
增强继续前行的倾向。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可参考着教育自己的孩子)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 (引导)
第二阶段,变得认真 (陪伴,找到好的老师)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 (增加动机,如参加活动,比赛,提升自信)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有独立个性了,展示自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