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灿烂千阳》读后感_900字

2019-09-09 23:11:25 读后感

《灿烂千阳》读后感900字

这是我看过胡赛尼的第二本书了,看《追风筝的人》时我还是大三暑假。那之前,胡赛尼已经火了很久了,《追风筝的人》早已摆在各大书店显眼的位置。而我单纯的看书名以为又是一本畅销的励志鸡汤,甚至在某些场合说要向《追风筝的人》一样,不忘初心,其实自己根本没看过。直到大三暑假,在北京浪了20天后,我在武大新图书馆,看了整整一个月的书,写了30000字的读书笔记。其实思绪也并不宁静,临近毕业,却还没想清楚到底以后干什么。那段时间,看过的书,似乎只是逃避,当然我也不知道自己在逃避什么。那段时间是我在大学最自由、最安逸的时光,没有热闹,没有烦恼。
后来我又买了一本纸质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朋友。其实,《追风筝的人》并没有给我太多的感触,相反同时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反而让我怀念至今。对于命运和苦难,我好像失去了感知的能力,对于阿米尔的个人救赎,有感动,却没有那么感动,我不太理解这种罪孽深重,倒不是我不理解友情,我只是不理解这种不对等的友谊,也许是生活在安定和谐的环境中,你甚至都感受不到那种深入骨子里的歧视与偏见。
莱拉最后还是回来了,重返阿富汗,拜访玛丽雅姆的故乡,回到喀布尔。看到扎里勒写给女儿的信,我忍不住哭了,没有什么能比一个年迈弥留之际的父亲的忏悔更令人感动了。
我讨厌那种因为看到阿富汗的女性悲惨状况,就说现在的女生要知足或者心底暗暗就想以后对妹子好之类的直男情绪。
我一直以为,读小说,就是读自己不能经历的人生,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那种身临其境沉浸其中的错觉,仿佛自己到过阿富汗喀布尔,巴米扬大佛,还有赫拉特,娜娜住的小土屋。
看小说,大概就剩这一点感动了,也正是这点感动,才让自己走到今天吧。工作后,看过的穷困,看过的悲惨实在太多了,还好,我并没有麻木,至少还有那么一点点理想,那一点点的同情心。
我能干什么,我大概什么都不能干吧,可是如莱拉一般,有些事情还是要有人来做,那就可以了。
作者毕竟给了莱拉希望,哦,不,给了阿富汗希望!

  •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_读后感_900字
  • 《鹤唳华亭(罗晋、李一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人间失格》_读后感_900字
  • 《生命册》_读后感_900字
  • 《瓦尔登湖》_读后感_900字
  •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红与黑》_读后感_900字
  • 《挪威的森林》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