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我们仨》读后感_1100字

2019-10-09 22:16:04 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1100字

从《我们仨》学到的点滴道理:

1. 两个人在一起,相互包容可以赢得爱与尊重。杨绛先生的强迫症习惯与钟书先生和她们女儿爱闹腾爱玩不怎么喜欢整理的习惯,有“你们玩够了,我来整理就行了”的感觉。而杨与钱因争论一个单词标准读法而最终闹得不欢而散,是求同存异的典例。但也不能因为爱而丧失了自己的立场和主见,杨绛先生就做得很好!

2. 1+1>2,一个人是单倍的幸福,两个人的幸福却不止双倍,而三个人的幸福简直溢满一箩筐。这是三个人的小确幸。就去杨绛先生在书中所言: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仨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3. 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学习与工作,这是最能让自己安心下来的事情。敬佩杨一家人即使身处困境依旧挤时间看书学习的习惯,这也养成了女儿从小酷爱读书的习惯。

4. 有家人在的家,像港湾;只剩自己孤身一人的家,像客栈。既羡慕杨一家人的幸福,也心疼后来她所经历的一切。点滴即幸福。

女儿许久未见她父亲已经认不得其模样,把他当陌生人防备着,而钱也问了她谁先认识杨绛先生,此为回答,感觉既有趣也让人看到了女儿的机灵。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

5. 人生在世,一寸光阴一寸金。女儿钱瑗于医院病床上仍在抓紧最后剩余不多的光阴书写《我们仨》,看着未完的草稿,心里无限感慨。想起《秦时明月》的作者温世仁也是一生繁忙不忘创作,却也是时间有限未能完成《秦时》的创作。是一种可惜,也是一种提醒。

5. 能够遇到惺惺相惜的另一半并能长久地相处下去,那是因为包容与理解。家人永远是不可取代的。

羡慕母女的这种亲情:

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

6. 此处也想起钟书先生的管娃技巧,每次出门她都是对女儿说“照顾好妈妈”,而不是对杨说照顾好女儿,这就把女儿当大人看待,给了她一种责任感,很值得学习。钟书先生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方法,以及读书习惯都很让人佩服。

一年之后,他就向乔木同志提出辞职,说是“尸位素餐,于心不安”。乔木同志对我点着锺书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7. 把点滴生活记录成册并分享,是一种勇气。曾看过一句话,当一个作家呈现一部作品的时候,她实际上实在说: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你是这样看的吗”,哪怕只有片刻,她也愿意去跟读者分享这种图景。虽说这样会使得作者变得脆弱,她也愿意冒着被拒绝和误解的风险。

创作一件艺术品就是给予一件没人要求的礼物。                                       ——萨特

正是有这种图景,世界才有希望。

  • 《荒野的呼唤:杰克·伦敦中短篇小说选》_读后感_1100字
  •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_读后感_1100字
  • 《呼兰河传》_读后感_1100字
  • 《鬼谷子(白话全译)》_读后感_1100字
  • 《摆渡人3:无境之爱》_读后感_1100字
  • 《摆渡人》_读后感_1100字
  • 《精准表达: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_读后
  • 《此生未完成》_读后感_1100字
  • 《阿勒泰的角落》_精选读后感_1100字
  • 《故事课1:说故事的人最有影响力》_精选读后感_11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