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语录》读后感_1100字
《姥姥语录》读后感1100字
倪萍59岁送走了99岁的姥姥,活的那么透彻,那么可爱的小老太太,简直就是一个大哲学家,她似和一个好久不见的老友聊天般把姥姥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的事用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那平凡的生活里却蕴含着大道理,那么亲切,甚至让我有一种错觉,我一定认识这个老太太,又觉得她就是我自己的姥姥。是啊,因为有切身体会,所以才会有错觉吧,倪萍文字中的姥姥,相信是无数人姥姥或姥爷甚至他们那辈人的缩影吧。
至今不能忘大年初七我们从姥爷家回来的时候,他还追着我,从兜里掏出50块钱,说是给我的压岁钱,我推脱着说,姥爷给你留着吧,我不要我不要。心里想,我已经长大了,这么大了怎么还能要压岁钱啊,我更想说的是,应该是我给姥爷你压岁钱啊,可我竟然没有这个能力,那一刻,有难过有羞愧。其实在祖父眼里,不管过了多少年,我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
姥爷走的那几天,我彻夜失眠,二十年里,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人间至痛,我竟然哭不出声来,只是任由眼泪无声的留着,我几乎是愤怒式的跟母亲嘶吼:明明那么精神的一个人,我们昨天走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没了,那是个活生生的人啊,怎么能突然就那样躺在地下了呢,就不说话了呢?我不承认,我不相信,似乎这样就可以掩盖的了姥爷不在了的这个事实。母亲说人都会走的,姥爷年事已高,走的这么干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一辈子不愿意麻烦别人,临了自然是不想连累儿孙后代的。其实我知道,母亲的悲痛并不比我少,她甚至要比我痛苦千倍,万倍,无数倍。至少我还可以跟母亲说说我的痛苦,可她呢,再也没有人听她诉说了。是啊,母亲没有父亲了。
记得送我上学临走的时候,母亲似是跟我说又似是跟自己说,她说如果不要提起,她总觉得,姥爷还在,一直都在。
我一直在想,如果那天初七我们没有回去,那么是不是就能见到姥爷最后一面,或者说不定还会有不一样的结局,说不定他会等着我工作,结婚,然后给他买好多好多好吃的,给好多好多的钱,他依旧是那么精神,伴着早晨薄薄的浓雾,太阳在努力的从地平线慢慢升起来,他在他的小房间里,悠闲的熬着罐罐茶,不论看或不看,电视都响着,要么是新闻,要么就是秦腔,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他不等我了,或许他觉得,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吧。
看着倪萍笔下的姥姥,又结结实实的流了好多次泪,那又何尝不是我的姥爷呢?姥爷一生为别人,为子孙,他太累了,直到累到精疲力竭,最后终于倒下了。这样也好,他终于不用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了,终于不再有操不完的心了,终于可以好好歇歇了[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