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读后感_900字
《流浪地球》读后感900字
在翻开这本书前我从未担心过未来人类需要面对的生存威胁,毕竟到那时我们的骨骸连灰都不剩了,又或许,甚至早在太阳死亡前人类就已作古。可是当真正沉浸其中,我却生出了无穷的恐惧。
在未来的世界,我看到的是黑暗、冰冷、死亡,天地压抑黑沉,人们在封闭的地下城内负重前行,咬牙坚持着微弱的希望。让地球停止自转并逃离太阳系实在是个大胆到惊世骇俗的想法,而巨大的代价很容易就压垮普通人脆弱的神经。
我在故事的末尾见识到了民粹力量的残忍以及集体人性的反智,还有那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把一切彻底推向高潮。
直至现在,书里那段短暂却振聋发聩的演说都在深切地呼喊着:“我们本来可以战斗到底的,但这可能导致地球发动机失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过量聚变的物质将烧穿地球,或蒸发全部海洋,所以我们决定投降。我们理解所有的人,因为已经进行了四十代人、还要延续一百代人的艰难奋斗中,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个奢求。但也请所有的人记住我们,站在这里的这五千多人,这里有联合政府的最高执政官,也有普通的列兵,是我们把信念坚持到了最后。我们都知道自己看不到真理被证实的那一天,但如果人类得以延续万代,以后所有的人将在我们的墓前洒下自己的眼泪,这颗叫地球的行星,就是我们永恒的纪念碑!”回想起这段话的每一个字,我都想哭。
这是侥幸心理对理性的胜利,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搜集一切对自己所相信的东西有利的证据,然后为此不顾一切甚至不惜推翻之前所有的努力。但作者还是善良的给予了人们继续下去的希望,那种隐藏在科幻皮囊下流露出的人性关怀,令我感到安慰。
正是因为体验过太阳时代的美好,才会对远离太阳而去的逃逸时代心怀恐惧,以至于光是想象就感觉到难以呼吸。如果是我,我可能真的无法承受“流浪地球”式的逃亡,这过程中需要经历的2500年140代对人类来说太漫长太痛苦了。
宇宙真是太大太残酷了,人类算什么啊。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在苦苦索求意义的原因吧,因为这是面对种种无力抵挡的未知洪流下,我们续存的信仰和希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