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后感_900字
2019-09-25 03:11:09 读后感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后感900字
- 第一次读边城是在葳葳的课上。葳葳在极尽其所能地批评某个男生,我就抽空把手边的这本书打开,把前面的内容介绍看完了,觉得故事蛮不错的。刚开始看正文,葳葳已经开始讲课了。我一抬头正对上她对我怒目而视:“有些同学别以为自己什么都会,在我的课上做别的事情。” 我只好乖乖的收起书,听她讲论语。没想到那本边城自从合上,就再也没有打开过了。
- 再往前追溯,上琛哥的课听文学常识,还把围城和边城,钱钟书和沈从文弄混过。每每想起,感觉自己实在是没有常识……
- 从琛哥到葳葳,大多数语文老师都要求我读这本书,说无论从考试上,还是提高文学素养的角度上都该读。没想到两年过去,他们都不教我了,我才紧赶慢赶的读这本书。
- 对沈从文了解甚少,上一次看沈从文应该是葳葳讲的《云南的歌会》,还是初二的事。这次看边城,觉得沈先生是一个淡泊的文人,不声不响安安静静的描写真实事物。他喜欢用散文的笔触描写一切,温温和和,清清亮亮,但剥开朴实的美的表层,也可以在里面找到些许朴实的悲痛。
- 说实话,我对边城没有什么感觉。其中的剧情就像是乡土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其中的文字就像抽去民族精神的老舍,纵然也写一写青春,写一写爱情,写一写年龄的差距,写一写迷离的关系,也实在是太平静了。开头几节没完没了的背景叙述曾多次让我弃之而去,相信读者中我这样的俗人应该不在少数。
- 我认为,边城可以总结成,前半部分铺垫背景,埋下包袱,后半部分一一拆开,细数情节。前平淡而后落俗的内容安排加上质朴清澈的文风,恰巧凑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一种合理的体验。很多人说这种风格等到长大后就会理解。也许吧。但愿我永远不理解。
- 沈先生在序里说这本书不是给离农村很远的我们写的,也不需要我们的认可,我认为不对。生活在拥挤的都市中的我们,恰恰应以此为窗口看一看我们不熟悉的边城,和另一种文学存在。
- 序里还说,书中写的是真实的农村景象,这倒使我长了见识。纯粹也好,质朴也好,没素质也好,迷信也好,总归是极立体的,总不让我觉得一定是如何的,这就蛮好。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