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读后感_1100字
《洗澡》读后感1100字
洗澡三反以前,这个云集各路文化人的小小研究院已是暗流滚滚。杨绛对人物从不做判断性描述,而是用白描的手法把人物还原给读者。会看到:有工于心计揣摩风向拉拢人心速速上位的,有人前抬人背后踩人见不得人好的,有不学无术却气势汹汹占道德制高点的,有倚老卖老老不正经的,也有独善其身不愿搅和人事的。寥寥几笔,会让人想起现实生活中谁的影子。这群人聚在一起,按说是做学问,大部分时间在开会,做计划,划territory,勾勾搭搭。总共几个人的小组,分正,副,导师,还有其他纵横结构。唯一有些成果的稿件却被另一组人拿去逐字逐句地批判思想。除了热衷“批判”,其他倒与大多数组织无异。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很有代入感。
洗澡三反开始之后,原有生态里这些小勾当忽然都变成了毛毛雨。广大群众的运动才叫汹涌。小官小洗,大官大洗。衣带渐宽人憔悴,掏心掏肺做检讨。
检讨不是一气呵成,想做就能做的吗。先有专人“帮助”和“启发”。“启发”是众人不着痕迹地点拨几句,像没头没脑的问题,不能答更不能辩解,叫听的人自己觉悟做笔记。“帮助”像审问,一面问,一面把回答的话仔细记下,还从中找出不合拍的地方,换个方向突然再加询问。有“红面”,也有“白面”。经过一场帮助就是经过一番审讯。
等组织大致满意了,批准当众反省/“洗澡”。大致主题是:我的丑恶(成长,出身和经历上的根源),我的认识,我的决心。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剥出来,要真实诚恳。群众眼睛都是雪亮的,更何况在一屋子要刺穿你内心,容不下杂质的人面前。有“待浴的人观察得出: 人越是作恶多端,越是不要脸,检讨起来才有话可说,说起来也有声有色,越显得觉悟高,检讨深刻。不过,也有个难题。你要是打点儿偏手,群众会说你不老实,狡猾,很不够。你要是一口气说尽了,群众再挤你,你添不出货了,怎么办呢?” 所谓越臭越香,越丑越美。你的忏悔随时会被群众打断,甚至哄下台,然后如此循环,直到检讨被群众接纳。有人自杀未遂,醒来还见床头批语,连死都不让他逃。
洗澡之后的故事较短。还是那些人,但元气大伤,隔阂更深,也被体制重新分配打散了。难怪杨绛还出了一本<洗澡之后>的续集。书中还有一些爱情线,但我很难认同那段精神恋爱。书中的男人(大概除了罗厚)都要么猥琐要么懦弱。倒是姚太太,宛英和杜丽琳这三位女士,心里都明镜似的,从容沉着,小心维护着自己爱的人。
读这本书对解放后知识分子的命运有了些认识。遗风当年读大学时也能隐约感受。忽然对那时一些犯常识错误但老好人似的老师们多了份理解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