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的水位》读后感_900字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900字
这本书看到一半就买了纸质书留存。一遍看过觉得信息量颇大不知如何写书评,今天再翻阅有些体会。读后最大的感觉是踩到一个从未抵达的高点,见识了从未见过的思考,宏大而深远。文字是一个女性的文字,清晰、生动、具体而详实,视野却如同猎鹰般辽阔、苍茫,震撼之余甚是佩服。
在刘瑜看来,历史事件、现实社会、国际形势,都并不是非黑即白一目了然的。人群容易愤怒,因为愤怒很容易、很简单,而静下心来观察、体会、分析、比对、思考的人却很少,因为思考不那么容易。刘瑜就是这样经过慎重、多方思考再出声的学者。这本书里有许多书评直指作者没有爱国等诸如此类的情怀,实际上,不经思考的赞美或批判绝非真正的热爱,刘瑜的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这片土地、这个国家、这里的民众深切的关怀和爱意,她就是书中所言的“批判型、建设型公民”。
关于理想的实现路径。“暴力土改”来得立竿见影,声势浩大,因此也易赢得民心。而速求速成的中国人民也为自己的“捷径”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个强大到可以给你一切的政府,一定也强大到可以拿走你的一切”。相信日积月累、相信积沙成塔、水到渠成,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相信协商共进、各方制衡,相信人权保障、相信平等自由,是一个社会前进、良性发展的根本。
如张宏杰先生所言,中国社会的早熟导致了某些先天不足,无论统治阶级还是普通民众,都认为社会变革必须流血牺牲、以暴治暴。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早熟的果子都不完美,伤痕累累有碍观瞻。
关于理性无知。当“无知”合乎人们的“理性”时,人们可能会努力保持这种无知,刻意逃避可能会干扰这种无知的信息。这种思想类似于“存在即合理”,认可现有的一切是代价最小的生存策略和惰性逻辑,也是最安全的。尤其是对于已经取得较大利益、乐于维持现状的人来说,去费神地“理性”,倒不如精明地持续“无知”。所以,有人能拔地而起,跃出自己的固有锦绣家园;有人经人指引、拖拽,与原有的家园决离;也有人八头牛也拉不出来,他们如同作者所言的“恶之平庸”中的每一个人。
类似的体会还有很多,不一一列出了。是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