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读后感_900字
《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读后感900字
全书读完一周时间,一直想好好写一下读后感,但迟迟没下笔——实在不知道该如何用一篇小小的文章来解读苏东坡。
后来一想,林老的这部作品已经囊括了苏东坡的一生,史料翔实、立场中立、刻画细腻、评价客观,已经完美地诠释了苏东坡的一生,其人其性跃然眼前。我妄图再行蛇足之举,纯粹就是班门弄斧不自量力了。
所以还是简单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无论是当世还是后世,社会各阶层对他的评价都很高,被世人尊为苏仙、词圣。他与诗仙李白,都是我最喜欢的古代文人,因其二人之才华横溢、笔力纵横、热情奔放。
作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苏东坡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未读本书之前,我对他的感官印象也只是停留在“文学成就斐然,政治命运多舛”的认识层面。
读完全书可见,苏东坡为官,显赫之时虽未位列宰辅之尊,但其所获尊崇亦是旁人无法企及的;而其数次被贬乃至远窜琼崖,其落魄动荡也是旁人未曾承受的。之所以导致苏东坡政治生涯的大起大落,固然有权臣当道政见不合的因素,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因为人性——一方面是苏东坡自己嫉恶如仇为民请命的为官本性使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初期皇家褒扬过甚招致小人嫉妒,他们终不希望如此一个与自己不对路的政治新星崛起从而损伤自己的政治权益。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就其动荡的政治生涯让人不得不感叹他的生不逢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那个时代恰恰又是最适合他的时代。正是这种堪称绝无仅有的人生经历,让他的文学大家形象越发璀璨夺目、光耀万古。
通过本书,对于王安石变法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王安石主政期间,虽称不上奸佞当道,但其刚愎自用固执己见确实对宋朝的根基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害。对所变之法的危害的清醒认识和批判,直接导致了苏轼与当政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
但林老对于在苏轼政治生涯中始终充任不光彩角色的沈括,几未提及,则未免有些耐人寻味了。
最后,因为本书是林老用英文写就,很多情节内容需要照顾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认知。再行翻译回中文,总觉得有些表述怪怪的。如果原版便是中文版的话,相信本书定会更加精彩吧。
2017.9.14,于无锡至杭州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