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读后感_900字
《牛虻》读后感900字
《牛虻》多年以前看过,不记得当时是否看得很明白,但记得这本书。今天重新读《牛虻》,产生了很多想法。
1、人物刻画很成功,牛虻、蒙太尼里、詹玛。让人们记住他们。我想,《牛虻》成功的原因就是塑造了几个鲜明个性的人物吧。如果说反侵略、反压迫,我没感觉,只知道意大利正遭受奥地利的侵略,如果是要树立正面形象让我们学习,在我这里是失败的。
2、牛虻与蒙太尼里,比较起来更喜欢蒙太尼里一些。他有信仰、有原则、善良、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受到人们的拥戴。因为不是所有的牧师都受拥戴的,牛虻不就是因为向卡迪牧师忏悔而被出卖的吗?虽然最后蒙太尼里也相当于出卖了牛虻,但这是他的信仰决定的,是他奉献了一生的信仰,伟大的事业牺牲亲人的太多了,我们都在讴歌,这里为什么要否定哪。
3、牛虻的假装死去的决定让蒙太尼里痛苦了一生,蒙太尼里的决定让牛虻失去了生命。蒙太尼里对牛虻是始终如一的,可不可以这样说呢,除了最后的出卖,之前的爱是虚伪的吗?不是。牛虻假死之前,牛虻是感受到爱了,把他当作良师慈父,之后改变的是牛虻而不是蒙太尼里,十三年水深火热的生活改变了牛虻的性格,虽然故事中要表现的是牛虻对蒙太尼里的恨,但我感觉到的是牛虻希望蒙太尼里的爱。正如故事讲述的,“要想最终治愈创伤又是多么的容易!他只需扬起手——只需向前一步说:“神父,是我。”另外,还有詹玛,还有她一头乌发中横贯的那一绺白丝。啊,但愿他能够宽恕!但愿他能够剜掉深深地烙进记忆里的过去——那印度水手、甘蔗园以及杂耍表演!他情愿宽恕、渴望宽恕,但又知道没有指望宽恕,因为他不能够宽恕,也不敢宽恕——没有比这更令人痛苦的了”。非常不明白,是什么阻止他宽恕,是他所从事的事业?是蒙太尼里的事业?不明白,不明白。
4、牛虻与蒙太尼里互为克星。也许是为了制造故事冲突吧。牛虻的出生让蒙太尼里背上了一生的十字架,这个十字架就不只是心里的了;秘密的揭破让牛虻经历了非人的磨难,并在心理上和肉体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蒙太尼里的出现使牛虻被捕;牛虻的死亡要了蒙太尼里的命。
5、我不会把《牛虻》放入“我的经典”,不是我的菜,还是放入“经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