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文化苦旅(新版)》读后感_1100字

2019-08-08 01:43:03 读后感

《文化苦旅(新版)》读后感1100字

很棒的一本书,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余秋雨老师的书。看第一章便被深深的吸引了,从家乡的牌坊到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到世界文明,从自己的经历到对文化的思考,真的很令人震撼。一切文化的终极基点,人间是非的最后衡定,还是要看山河大地,看山河大地所能给予的生存许诺。或许是我经历的太少,还不能懂余老师这句话背后的深刻内涵,只是觉得人在自然面前,应该保持敬畏。而在谈到读与行两者的关系时,余老师的回答是“没有两者,路,就是书”,这样的回答,真的解答很多人的疑惑吧。在这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感染下,很多人都想着去旅行,去远游。但是,也令人深思,不是吗?如果只是带着想去玩的心态而不去思考,这样的旅行不过是增加感官见识和成为谈资而已,当然,我们不可能像余老师这样,游遍中国乃至世界去探寻中国世界散落的文明,去发现,去感受。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还可以做的,是思考。从古至今的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政治,这一点,在这本书中明显的体现了,无论是苏东坡,还是宁古塔下的冤魂;无论是谢晋,还是黄佐临,或者作者自己,在文革时期所遭受的,都与政治相关,而这都让我想起了一本书,是杨显惠的《夹边沟记事》,虽然写的不是古代也不是文革,但我们可以透过这本书,看到政治黑暗一面,这是该令人反思的。在《文化苦旅》中,作者写到,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一句话,道出了文人的悲哀,也是历史的悲哀,文明的悲哀。但是或许,正是这些文化的苦难,造就了它的高贵。朝代更迭,外族入侵,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发展,而对于“外敌入侵”,书中有句话这样写到“从长城内侧的农耕文明来看,侵犯总是坏事;但从长城外侧的游牧民族来看,用马蹄开拓空间,正是自己的文明本性,不应该收到阻拦”,不无道理,不是吗?我们从小接触到的,便是外敌入侵,骚扰我国边境等等,但其实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讲,有错吗?没有错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一直抱着“民族正统论”的思想,所以在反思外帝国主义打开中国国门,国家任人宰割的这段历史时,仍有人对满清的统治抱有极度的不满与贬斥。认为如果是汉人统治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真是傻的“可爱”。对此,我该说什么呢,苦笑吧。文化苦旅,是作者对文化的深思,也是我们应该深思的。突然想起作者书中的的一句话“如果生命能够重来一次,我最希望投身何处”,不会忘记的是汤因比的回答“西域”,而我想说“家乡”,因为那个地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有我爱的以及爱我的。

  • 《荒野的呼唤:杰克·伦敦中短篇小说选》_读后感_1100字
  •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_读后感_1100字
  • 《呼兰河传》_读后感_1100字
  • 《鬼谷子(白话全译)》_读后感_1100字
  • 《摆渡人3:无境之爱》_读后感_1100字
  • 《摆渡人》_读后感_1100字
  • 《精准表达: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_读后
  • 《此生未完成》_读后感_1100字
  • 《阿勒泰的角落》_精选读后感_1100字
  • 《故事课1:说故事的人最有影响力》_精选读后感_11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