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无声告白》读后感_1200字

2019-10-03 15:01:11 读后感

《无声告白》读后感1200字

这篇文章的写法非常独特,貌似是正序与倒序相结合的穿插写法。竟然没有把我的思绪或者说故事线打乱,说明作者的叙述手法着实高超。书中所包含的教育意义众多,本书评着重点出一下三点:

1.过高的期望需要父母不断调适

父母最容易进入的教育误区就是把自己的梦想或者说是目标强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无论孩子开心与否。玛丽琳想成为医生,便希望莉迪亚认真学医学;詹姆斯小时候没朋友、人缘不好,便希望莉迪亚朋友越多越好,要合群、受欢迎。由始至终,这种与孩子自身愿望不合的期望就是最为致命的痛苦;当孩子对于“梦想”的实现无能为力时,自杀作为一种解脱方式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爱的正确表达是父母和孩子乃至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在不断探索问题。对孩子的期望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明亮的灯塔,可以高标准严要求,但请不要让爱沉重到让孩子感到窒息的地步。

2.孩子的困惑需要父母认真解释

父母与孩子缺少深层次的沟通会引发孩子病态的心理。玛丽琳离家出走是希望自己能在半年内获得学位,然而这一切在丈夫和孩子面前就意味着:“我不爱这个家;相比之下学位是比家庭更为重要的东西。”

这个价值观对于现代女性来说绝对不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追求独立和尊严是必要的。但没有和任何人吐露心声,这给家人带来的就是无穷无尽的痛苦。詹姆斯觉得妻子不爱自己,内斯和莉迪亚觉得妈妈不爱自己。因此,莉迪亚立下一个承诺:我要让妈妈满意,再也不做错事了。

也是从这里开始,莉迪亚活着的目标就是——让父母满意,对父母服帖。她害怕父母再次的不告而别,或者其他伤害家人间感情的事情再度发生。她想用自己的“懂事”换来父母对家的热爱。

当莉迪亚的物理成绩再也跟不上的时候,当莉迪亚与那些“爸爸眼中我的朋友”再也没有联系的时候,“我”也学会了欺骗。骗母亲“我”的成绩一直很好,一直跟得上;骗父亲“我”一直在和朋友打电话,“我”们感情很好的。

而父母并没有意识到:无叛逆的童年背后埋藏着一颗多么痛苦而易碎的心。没有叛逆行为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因为心理已然形成或者正在走向病态……

3.敏感的心思需要父母用心呵护

孩子的神经是非常敏感的,尽管她(他)可能不说出来。看到詹姆斯的助教路易莎把手自然的搭在詹姆斯的胳膊上时,莉迪亚感到了威胁——这个助教对父亲的感情给家里造成的威胁;闻到父亲身上的香水味,汉娜意识到父亲可能有了外遇;知道父亲有了外遇之后,内斯开车出去,想用烈酒把自己灌醉……孩子可能比妻子更早的发现事情的真相。因为孩子是聪慧的、敏感的,感情的细腻可能胜过许多成年人,但是她(他)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倾诉或讲述。也许父母与孩子最有效的互动就是父母听着孩子讲故事吧。

孩子未说出口的无声告白需要父母或者亲人的用心聆听;希望以后再也不会有孩子用逝去的生命来完成无声告白。

  • 《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第10版)》_精选读
  •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_读后感_1200字
  • 《时间的礼物》_精选读后感_1200字
  • 《三闲集》_精选读后感_1200字
  • 《冷山》_读后感_1200字
  • 《岛上书店》_读后感_1200字
  • 《时间看得见》_精选读后感_1200字
  • 《万物生而有翼》_读后感_1200字
  •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_精选读后感_1200字
  • 《月亮与六便士》_读后感_12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