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_1100字

2019-08-25 18:27:16 读后感

《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1100字

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时,震撼大的是这些“匠人”的技术,我只顾对着屏幕上的一帧桢画面惊叹这些人的巧夺天工和匠心独运。但是看完书的震撼和纪录片又不一样,看完书后我是完全折服于他们工作的精神、态度以及人物本身散发的那种宁静致远的魅力,温暖而又随和。

与其说这是记录文物修复的过程,不如说这是在传达一个人在修文物过程中的成长与蜕变。我们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这些工作的枯燥乏味,越是精致的活越是枯燥,可越是精致的活也越是需要时间的积累,也就越是需要耐心,这就是磨人性的过程,可这也是了解手底下活的过程,然而很多时候很多人都只顾无聊只顾抱怨,忘了跟手里的活对话,也就没来得及彼此去学习它了解它。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话却在讲述着一个个人生的大道理,一个个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参不透的道理。

这本书读到后来,我脑子里老是不自觉浮现出爷爷的身影。爷爷做的一手好的篾活,他会用竹子做各种各样的神奇的东西,家里用的竹篮,竹筷,簸箕,筛子,箩筐,捞箕,扫把……我小的时候爷爷经常做这些东西,尤其是夏天,竹子长的旺盛,爷爷家有很大一片竹园,高高的竹子能越过小路给房子遮阳,爷爷需要做篾活的时候就去砍一些回家,去掉竹稍,剩下的部分就用篾刀劈开,根据要做的东西劈成不同的很长很长的竹条和篾片。暑假的时候我喜欢蹲在爷爷周围看他编东西,先用粗的竹片打好底子,然后用竹条和篾片打主体结构,五六根竹条或者篾片同时在爷爷手里上下翻滚,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在这些竹条尾部间隙里跟着爷爷的节奏跳来跳去,跟跳皮筋一样,有时节奏跟错了,会打在腿上,生疼,爷爷会嗔我一句:过去玩。偶尔也帮爷爷拿拿工具,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坐在旁边看着,看着爷爷看来笨拙的手指灵活的操纵着这些竹子,由长变短,再换一根由长变短,而这些竹篮呀,竹筐呀也就渐渐成型。

那时候,别人称爷爷“篾匠”,那个在我我看来充满了轻视的词,我极不喜欢那个“匠”字,生硬而又粗鲁。后来慢慢觉得这也许是一种尊敬,对手艺人的手艺的尊敬。现在爷爷老了,很少做篾活了,叔叔伯伯们也都不让做,费心,也没有人称他篾匠了。但爷爷应该还是怀念的,我也怀念。有年冬天回家无意中听爷爷说起他想把这手艺传下来,但是没人愿意学,爷爷也就不再提了。

这本书的木匠活让我特别触动的想起爷爷和爷爷做篾活时的专注。爷爷一辈子也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可言,除了他们那个年代惊心动魄的穷,爷爷的处世态度仿佛也是在这手艺日益精湛的过程中慢慢变得宁静而致远。

  • 《荒野的呼唤:杰克·伦敦中短篇小说选》_读后感_1100字
  •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_读后感_1100字
  • 《呼兰河传》_读后感_1100字
  • 《鬼谷子(白话全译)》_读后感_1100字
  • 《摆渡人3:无境之爱》_读后感_1100字
  • 《摆渡人》_读后感_1100字
  • 《精准表达: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_读后
  • 《此生未完成》_读后感_1100字
  • 《阿勒泰的角落》_精选读后感_1100字
  • 《故事课1:说故事的人最有影响力》_精选读后感_11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