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读后感_1100字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100字
【时光社】本期领读人 曾老师 书评
《曾国藩家书》关于治学,关涉似不多。这写一封写给儿子曾纪泽的,算是比较系统地说了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字读书法。这与现代语文之“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倡导相近。
“看”和“读”,曾国藩的意思,看,就是去广泛阅读,所谓泛读是也。而读,就是精细研读,所谓精读是也。曾国藩深谙读书之道,并且用形象出之,他把泛读比作生意人出外贸易,多多获利为其目的。把精读比作在家谨慎地守财,不轻易让财产流失为其目的。这个类比,可以看到,泛读的作用就是多多向外攫取知识,但是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还需要精读的功夫。下面一个比喻就更形象,估计和他带兵打仗习惯了,所以把泛读比作攻城略地,把精读比作深沟坚垒,一外一内,一攻一守。泛读是“日知其所亡”,精读则是“无忘所能”。亡通假无,每天学习自己未曾涉足的知识,这是泛读;不要忘记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这是精读。
联系我的教学实践,每天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或者偶尔进图书馆饱览图书,则是泛读;一篇《前赤壁赋》,前前后后讲了一周,然后每一个人必须成诵,这是精读。
只泛读,则必失之于粗疏淫滥;只精读,则必失之于眼界窄小。必须二者结合,方为读书之道也。
曾国藩所谓“写”者,应该是书写的意思。而现代所谓“听说读写”之“写”,应该是指的“写作”。可见,书写之于现代语文,缺席了很长时间,加之电脑打字的普及,又加快了人们提笔忘字的速度。放眼如今之学子,把字写得规范的有几?写得漂亮的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因为所谓的国学热,也曾一度让学校的开设了书法课,可是作为摆设的居多。一因学校老师自身写得好的都不多,二因似乎写字与升学干系不大。在一切以升学率为第一要务的思想指引下,谁还真的重视写字?三因要把字写好,必从楷书入手,一笔一划均需到位,耗时是肯定的,而以如今学子之学科作业而言,能潦草应付已属不易,遑顾其字之漂亮与否!
而对于作文而言,曾国藩主张各体均要涉猎,不管是四书文,试帖诗,律赋,古体诗,今体诗,古文,骈体文都要试试。少年人,不要怕被讥笑。这对于如今的语文教育,也是极为中肯的建议。以高考作文为例,虽则要求“文体自选”,但却在尾巴上加一个“诗歌除外”。而老师们为了稳妥起见,常告诫学生们最好是写四平八稳的议论文为妙,竟研究出所谓“套路”,妥妥一个“新八股”,何其哀哉!而平时的作文训练,又有几个老师敢于教大家写小说戏剧,写童话寓言?
读《曾国藩家书》之读书治学法,余有感焉:不管时代发展到何时,基本的读书法,还是那几个字,看、读、写、作。于如今之语文师者,常惑于琳琅满目花样翻新的教学改革,至此方悟,读书治学,直追其本原可也!可不慎哉?
——曾光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