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读后感_1900字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读后感1900字
人类可能是唯一能虚构出原本不存在的事物的物种。作者将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划为三类。第一类是客观事物,指的是本身存在于某处的某个事物,不管我们有没有看到,或者感知到它,它都客观存在着。比如放射性,它可能比人类存在于地球的时间还长,我们却一直没有感知到它的存在,直到一百年前科学家开始针对它做研究,我们才知道了这个事物。比如空气,重力,比如很多我们看不到的星系,它们客观存在着,不管我是否能感知到。还有很多我们能通过感官感受到的事物,比如高山流水,树木矿石。这些都是客观事物。即使没有我们人类,依然不影响它们的客观存在。第二类是主观事物,它只依托于主观想象而存在,只存在于某个人,或者一小群人的意识中。比如某些人,他们的主观想象与大多数人不同,他们的想象现实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比如邪教,一小群人虚构出了一个想象现实,并且有悖于当时的普世价值。主观事物只存在于主观想象中,因为主观想象而存在,一旦个体消亡或者想象改变,这个主观事物也就消亡了。第三类是主体间的事物,指的是许多个人主观意识之间的连接网络。国家,爱情,公司,婚姻,幸福,意义,自由,宗教,主义等等,今天支撑我们生活的许多东西,都是主体间的事物,他们并不客观存在,只是我们许多个体间的想象现实,正是因为有了人类这个物种虚构出来,这些想象现实才开始存在。比如国家,它不是指任何实际的物质,它不是某块土地,我们知道,没有哪块土地从诞生起就固定叫做某个国家,比如美国,印第安人在那里生活了上万年,然后一群欧洲人在那里建立了美国。国家也不是某个种族,同样的种族组建不同的国家,这样的例子今天太多了。美国不是任何实际的物质,但是有六十亿人,二百个国家相信它存在。比如标致公司,它不是某个人的,假如创始人离开了,标致仍然是标致,甚至标致公司全部员工都离职了,标致公司仍然可能存在。它也不是某栋楼,公司搬迁到其它地方,标致公司还是标致公司。它也不是某个产品,假如公司重大战略转型,不再生产汽车,改为制造手机,标致仍然是标致。办公室员工,董事会,证券交易所,银行都相信它的存在。虽然我们知道它只是注册于政府部门的一个名称。还有婚姻制度,现代婚姻制度建立于近一两百年,大多数国家认可一夫一妻制,但我们知道只有我们这个物种这么干,我们观察到的绝大多数物种,都不会终身固定的陪伴在单个伴侣身边,即使有,也不会到民政部门登记,然后领取一个红色证书。即使我们本身,也是经历了漫长的杂乱交配时期,群婚,对偶婚,才发展到了今天的一夫一妻制。至于幸福,意义,自由这些名词,到今天都没有一个科学的解释可以去定义,一群人朝思暮想的,可能另一部分人一点不感兴趣,它甚至介于主体间与主观之间,没有一个公认的共识可以定义它,这本身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进步,接受多元化的主观想象。想象现实的一大特点就是不同时空,人们相信的想象现实的事物是截然不同的,试想一下你出生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你接受到的观念将会是什么,女人裹小脚是正确的,男人阉割然后送进宫是正确的,全国上下为天子一家服务是正确的,男人三妻四妾是正确的,再想象一下你可以去到当时的美国,或者今天的中国,你所接受的想象现实完全变了,以上基本都是错的,甚至是犯法的。或者你出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赵国,穿越到今天,发现国家从组织形式,到名称,到职责,制度,面目全非。今天我们的想象现实,肯定也不是最终答案,它很可能还会进化。想象现实不因为个人或小群体意志转移而转移,比如某一个人,不相信大多数人认同的想象现实,想象出了一套截然不同的事物,比如不相信标致公司存在,不相信美国的存在,认为女人该裹小脚,把旁人想象成吃人的恶魔,通常我们会把他送进精神病院。虚构秩序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好处,现在管理学认为人的大脑认知能力接受的上限是150人,在150人以下的组里,我们不需要太多的制度秩序,只凭借我们大脑的印象,口口相传就能将组织运行下去,相当于一个原始部落,虚构秩序为我们组织形式的跃迁提供了可能,通过想象现实,我们建立了人数更多的城镇,国家,形成了各种各样复杂的协作方式。今天,数十万人在一个公司工作,因想象制度各司其职,公司能够得到良好运转,十亿人在一个国家因想象秩序而生活的井井有条。今天,一部手机的诞生,可能要用到非洲的原材料,美洲的设计师,亚洲的人力,然后销售到欧洲去,数百家公司,数百万人参与其中,为了一个产品共同协作。上百个国家加入WTO,签订巴黎合约。是因为我们相信并且遵守同样的想象秩序,不遵守不相信的会承受相应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