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牛虻》读后感_900字

2019-10-09 13:02:59 读后感

《牛虻》读后感900字

“血色”浪漫泪轻弹

少年时,不知浪漫为何物,偶遇《牛虻》,只瞟一眼,之后不暇顾及,一直没翻阅。原因有二:一是牛虻状似蝇、吸血虫,可恶至极。年少肤浅轻狂,自以为革命志士如牛虻,还值得学习呢?二是步入青年,正值改革开放潮起云涌,成了赶潮追梦人,再浪漫的革命情怀,也抵挡不住开放浪潮和爱情魅力的冲击。

时间荏苒,今天拂去浮世尘华,重拾《牛虻》,静读细品。读完前两章,犹品罢烈酒饮啤酒,别有一番滋味。因为之前阅读的革命书籍,主人公大多“高大上”,极具感染力,让人热血沸腾。而《牛虻》里的主人公亚瑟,论英雄,总觉得他缺点什么,全身上下充满浪漫的色彩。勇有余而智不足,那么轻易被假神父蒙骗,无意的忏悔,懵懵懂懂把革命同志,连同自已深爱的恋人都给出卖了。我心里想,这么窝囊的英雄跟狗熊有什么两样呢?但是读至后面章节,行伍出身的我竟然也儿女情长 ,热泪盈眶——为主人公争取自由献出年轻的生命,独怆然涕下。为英雄赴死,仍大义凛然,嘲喷刽子手,用鲜血演绎浪漫,喜及而泣。

* “上校,今天早晨你带来的这支行刑队不称职!让我试试,看我能不能让他们射得准一些……”

* “ 注意啦。兄弟们!把枪口抬高些,那位兄弟朝左边瞄瞄。老天呀,伙计,你手里拿的是枪,不是炒锅!都瞄准了吧?请注意!预备——瞄准—— ”

* “又没打中!再……试一次,弟兄们!看看你们能不能……”

以上不是行刑官下达处决亚瑟的口令,而是亚瑟用嘲讽的口吻自己下达口令枪决自己的一言一行。

这不是孩童在扮家家,而是腥风血雨刑场上主人公舍生忘死的浪漫情怀。此刻此景,谁能无地自容,能不悲喜交加?这或许是亚瑟成为“战斗民族”俄罗斯人民心中的英雄,《牛虻》至今仍被众多读者热捧的原因所在吧!

英雄尸骨早已化作春泥,但他的精神永存。他用血色演了可歌可泣的浪漫代代流传。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浪漫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浪漫能给人一种肾上腺素的刺激,令人兴奋,给人带来愉悦和幸福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但是被列为缺乏浪漫的国度。其实人人心里都藏着浪漫的金矿,有待你去挖掘。

生活中多一份浪漫,就多一份温馨,多一份快乐,多一份幸福。

愿你走遍天涯,归来更浪漫!


  •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_读后感_900字
  • 《鹤唳华亭(罗晋、李一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人间失格》_读后感_900字
  • 《生命册》_读后感_900字
  • 《瓦尔登湖》_读后感_900字
  •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红与黑》_读后感_900字
  • 《挪威的森林》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