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_1100字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100字
阅读每一本书,需要我们带着主动思考阅读,这是一本教我们怎么更系统阅读的书,值得推荐。
为了今后有参考性,整理一下作者的观点方便以后查阅:
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都需要我们主动阅读。我们在阅读时要了解四个基本规则:1)这本书谈些什么,找出主题;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想法,声明与论点;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并不说所有的书都适用这几个问题,但一般都是这几个问题的衍生。
阅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可以独立读完一本书,即知道“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检视阅读,讲究快速地阅读。分为两种方式:略读和粗浅的阅读。略读,了解这本书的架构。1)看书名,序;2)研究目录页,对基本架构有初步了解;3)看书中索引;4)看出版者的介绍;5)挑几个和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看;6)随便翻翻,有时可以连续读个一两页。记住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因为最后往往有一些结论性语言。粗浅的阅读,将全书读完,即使中间有看不懂的章节也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检索,主要针对难读懂的书。
分析阅读,咀嚼消化一本书,是一种专注的活动。这个层次针对的是对这本书追求理解的人,为了获取资讯或消遣不需要这个层次的阅读。下面是针对论说性的作品(任何一种传达知识的书)来展开的。
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架构性、诠释性、评论性。第一阶段,整理内容大纲,找出作品的整体及部分架构。1)对书进行分类,看是什么类型、主题的书;2)一句话或一小段话说出整本书在谈什么;3)列出整本书的纲要,再列出各部分的纲要。类似思维导图;4)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解决的问题。第二阶段,定义与诠释书中的共识、主旨与论述。5)找出重要单字或词汇(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6)从重要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7)找出作者的论述,明白作者的主张;8)作者解决了、未解决哪些问题,未解决问题中,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第三阶段,合理评论一本书。不要轻易批评,不要和作者非辩到底,作任何评断前找出依据的理论基础。评价作者的不足、知识错误、不合逻辑、分析与理由不完整,需要拿出证明。
主题阅读,也可以称为比较阅读。分为两个阶段。准备阶段:针对研究的主题筛选出和主题相关的书。主题阅读阶段:分为五个步骤,找出相关章节;带引作者和你达成共识;理清问题,自己列出问题,让作者回答问题;界定议题,整理作者们对各问题的意见;对各问题分析讨论。
另外还有一些阅读的建议(列举一部分):
故事书:一口气读完
戏剧:带着感情读出来
抒情诗:一口气读完,读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