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理想国》读后感_900字

2019-09-19 00:14:56 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900字

《理想国》哲学王统治

印象 理想国是哲学王的统治,还没有翻开这本书,怀有深深的敬畏。刚开始看,持批判怀疑态度。看完这么久,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不完全赞同的观点。
道德与伪善   何种行为是道德的呢?在哲学领域中,常常会面对这样的道德困境: 一辆电车驶来,因为电车故障,将会导致5个人死亡,但是如果电车换道,往另一个方向行驶,会撞死一个人,如何选择?    有两种理论流派,John Stuart Mill 结果主义再加上效用主义,认为只要道德与否取决于结果。但是康德却不赞同牺牲一个人去挽救五个人。
灵魂与等级 书中提出灵魂的三部分,理智Reason,激情Spirit,欲望Appetite 。极度推崇节制,理智控制欲望,这样才能达到灵魂有序。由此联系到苏格拉底对于理想国人员组成的分析,他认为国家中有三种人,统治者、守卫者、工匠,他们生来不平等,相对应的体内有金、银、铜铁。当然,等级或者阶级,目前来看,是任何体制都无法去除的,我也认为这是无法避免,自然选择的结果。汉谟拉比法典也对公民、平民、奴隶区别对待;印度的种姓制度;古代士农工商……
教育 要培养合格的理想国国民,教育十分重要,一是体育,二是音乐。关于体育,强调实战+演练,一则强身健体,二则培养卫国军人。与我想法相左的是,理想国内只能保留具有良好韵律的乐曲,所有“靡靡之音”都不允许存在传播。加之诗歌,不允许神鬼之论,虚拟想象的题材等,真是和《美丽新世界》里面瓶中人的培养模式别无二致啊。说到这里,估计赫胥黎的构思来源于《理想国》。
絮语 苏格拉底论述的善、真理、正义等观点,就正义这一话题,我没有被说服,如斯拉雪麦格所言,苏格拉底擅长的是向他人提问,找出他人回答中的漏洞,却从不正面回答问题。更多是苏格拉底这种助产术式的辩论,本身也存在逻辑上的漏洞,偷换概念,非对等事例论证,我无法赞同。    而善、真理这两个概念,苏格拉底通过比喻的形式来具象化便于理解,但我愚钝,没有理解究竟什么是善。                                               以上愚见,不影响我对于这本书的重视与敬佩,也引发自己的思考。说实话,并没有太深刻的理解,不过结合耶鲁大学心理学公开课讲解,收获颇多。一直拖,现在才写感想,还是有种词不达意之无奈感。

  •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_读后感_900字
  • 《鹤唳华亭(罗晋、李一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人间失格》_读后感_900字
  • 《生命册》_读后感_900字
  • 《瓦尔登湖》_读后感_900字
  •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红与黑》_读后感_900字
  • 《挪威的森林》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