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传》读后感_1200字
《梵高传》读后感1200字
这本书对梵高一生全景式的描摹让人震撼,还原了一个不那么可爱但有血有肉的人,特别是对梵高性格的描画,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他坎坷的一生。顶着早夭哥哥的名字降生,这似乎注定他已“输在起跑线”,因为他永远赢不了父母心中那个不曾真正活过的完美的文森特。梵高一生都在寻找“文森特”这个名字下的真正自我,他不是完美的哥哥,不是成功的伯伯,那这个文森特应该是谁?他一生还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无条件的爱,这种爱只有提奥给予了他。
敏感的少年梵高让人心疼,但青年时期狂妄任性易怒脆弱的他着实让人喜欢不起来,读到他无数次半途而废,真心理解为什么他的亲生父母最后都对他绝望了,但这种半途而废的秉性专注在绘画领域时确让他不断地重启炉灶,尝试无数画法,最终造就他兼收并蓄找到艺术中的自我。命运真的很玄妙。我原以为他在有生之年没有获得过世人的认可,但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其实有很多人在他生前就认可了他独一无二的价值,甚至有仅仅是喜欢他画作的陌生人愿意为了捍卫他的名誉与人决斗。可这没有成为他人生的happy ending。因为比世人否定更可怕的是自我否定,多年的失败潦倒贫病交加已让梵高不敢相信自己配得上任何赞美,这反倒比梵高在身后成名更让人觉得悲哀。
提奥在梵高一生中扮演无人可比的地位,在看这本书前四十二章时我深深地同情提奥,也觉得没有这个哥哥他会活的更好,但看到提奥最终的结局时,我真的震惊又痛心,特别是看到他俩墓碑的照片,兄弟俩终于如梵高所愿永远相伴了,因为意外因为疾病,同样死因成迷,弟弟居然仅隔一年就随哥哥而去。兄弟俩有一种神秘地共生关系,一生彼此纠结牵绊,但无论谁先离开剩下的一定无法独活。梵高一生仅有37年,他用这短短的时光看了那么多书、写了那么多信、画了那么多画、闯了那么多祸,提奥一生更短,仅有34年,他实际上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哥哥。
梵高好像太阳,他的光芒过于耀眼,他的能量过于巨大,离得太近,他会烤得你一起发狂,唯有隔着他的画作、隔着时光的迷雾,人们才能冷静地体味他所表达的自我与世界。书中我最喜欢的梵高的两幅画,一是翠鸟一是星空,前者我觉得他看到了凡人常会忽视的世界的丰富性,后者我觉得他看到了凡人所不能领略的世界的本质。他爱画肖像,吃土豆的人我无力欣赏,我觉得书中展现的他画得最好的人物肖像是他的母亲,他描画的母亲的神态是那样的慈爱,但我知道那不是他真实的母亲,而是他深爱的,并幻想也深爱着他的母亲。
我一开始拿起书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怎样一部作品,越看越觉得作者完成对梵高书信的分析简直不可思议,看到结尾才明白这本书的写作方式已开启了“传记写作和艺术史研究的数码时代”,真正改写了“梵高研究的地平线”。所以,无论从任何角度,此书都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