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沙丘》读后感_900字

2019-08-11 08:55:35 读后感

《沙丘》读后感900字

不同视角下的价值

一个男孩很喜欢一个女孩。他为这个女孩买了一朵玫瑰花。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个喜欢过于廉价。假若他为这个女孩买了一部iphone8。是不是立刻觉得这男孩有点真心实意了?但这显然是在用传统的金钱价值去衡量。读者只会关心这个女孩收到iphone8后,有没有对男孩动心。但是如果这个男孩为这个女孩买了银河系里的一颗星星。人们又会怎样理解这份爱的分量呢?读者开始思考爱情的意义。

我们换个背景,如果世界末日,你必须吃掉眼前你深爱的这个女孩才能活下去,为了传承人类文明,你吃还是不吃?在刘慈欣的《三体》中,青铜时代号的舰员毫不犹豫地吃掉了量子号的通信军官卡尔•乔伊娜中尉。吃人这种不道德的事情,在世界末日、传承文明的预设语境中,变成了可能的选择。你会发现,在这种全新的价值体系下,一些原本不可接受的事情,变得可接受。一些可接受的,变得不可接受。于是,读者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类的命运。

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通常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要有一个好的架构,二是要有一个超出想象但又符合逻辑的脑洞,三是要有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神内核,四是故事、脑洞和精神内核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对于作者来说,最难的是第四点。如何使脑洞和精神内核相匹配?如何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自然而然地托举出小说的精神内核。

科幻小说的作者,大概也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种。一种是突发灵感,开了一个脑洞,立刻去寻找与之匹配的精神内核。还有一种,预先确定写作目标和读者群,有了能够大卖的精神内核之后,再去寻找适合的脑洞。类似于本书弗兰克•赫伯特这样的作者,都具有敏锐的判断力。他们既善于把握脑洞的价值,又不会沉迷其中。因为小说总是主题优先,读者永远不会为一部想象力宏大,而立意肤浅、人物单薄的作品叫好。第二种方法商业气息太浓,为了科幻而科幻的作品,虽然能在某一特定市场环境下热销,但它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我读过的科幻作品不多,我以为这部《沙丘》应当算是科幻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_读后感_900字
  • 《鹤唳华亭(罗晋、李一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人间失格》_读后感_900字
  • 《生命册》_读后感_900字
  • 《瓦尔登湖》_读后感_900字
  •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红与黑》_读后感_900字
  • 《挪威的森林》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