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全集)》读后感_1200字

2019-08-06 18:49:03 读后感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全集)》读后感1200字

三两叶,一落秋。

秋天的季节,有时候也会暴雨如注。下过一场雨,叶子大概会落得更多一些。

最早对李斯留下印象,还是读他的《谏逐客令》,行文流畅,道理清晰,现在还依稀的记得其中的三句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符合胃口的东西读起来,或多或少会有那么些印象。再到读完这本书,对于这位李斯同学的一生又多了一些大概。《流血的仕途》-光从书名来看,已有几分悲凉。

或者说,在那花团锦簇,太平盛世下;谁又能说没有几分侯门深似海,功成万古枯的怜悯呢?

继周礼崩坏,这片土地便没有统一的思想标准,更没有什么报效国家的道德要求(那个时候说起爱国,我还能记起的大概只有屈原了)。有才干的人寻找的是展示才华的舞台,李斯这样一个楚国人,来到了秦国。他不像孔子那样,心中是理想国,要求你去做什么,实施可能基本为零。也不像苏秦那样,追求的只是荣华,合与纵却只是解决问题的权益之计。而像商鞅,韩非,更多地是立足人与事的发展规律,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用现在的话说,大概就是立足于基本国情。

读完这本书,回顾李斯同学的一生,从情感上来说是复杂的。有同情,有不忍,有叹息。从一个无名小辈到万人之上再到族灭,就像今天南京的天气,阴雨-晴-暴雨这般,有些戏剧性,自然万物的规律终归还是有些相同之处。有三个人倒想说一说,甘罗,李斯应该很清楚当自己把这个年轻人推荐给吕不韦的时候,基本等于判了他的死刑。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不知道他的内心是不是有过一丝不忍?一个是韩非,这个曾经的同窗好友,也可能是自己这一辈子交到的真正的朋友,想起曾经一起求学的日子,李斯在一些深夜里会默默流泪吧。第三个是扶苏,一个被矫诏杀害的太子,在篡改诏书的时候会不会想到那位躺在灵柩上给了自己一生荣华的老伙计?或许赵高在想起韩非之死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李斯内心是一个怎样的人。而这一点私心,只要自己抓住,他李斯就跑不掉。

风渐紧,夜渐寒。

在断头台的那一刻,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像他这么聪明的人,难道想不通赵高既然敢杀太子,总有一天敢杀自己么?无非是被利益迷惑了心智。牺牲了朋友,出卖了搭档。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一刻,那些和嬴政一起指点江山,牧马天下的记忆是不是不断闪现?曾经的欢声笑语,曾经的意气风发。又是否会想到,打下的这天下,终有一天因为自己改写的几个字,又将被彻底颠覆。

终究是,还少了一份坚毅与忠贞。

这苍茫的大地,又开始了一场流血。

雷鸣之下,窗外暴雨依旧。

所有的故事,怎么可以没有另一半?光有流血就显得太冷了些。伊人在旁,这样方才更加温暖和细腻。毕竟:

因为有你,我们才变得热泪盈眶。

因为有你,我们才变得更加深情。

因为有你,我们才变得充满意义。

两三落,一叶秋。

  • 《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第10版)》_精选读
  •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_读后感_1200字
  • 《时间的礼物》_精选读后感_1200字
  • 《三闲集》_精选读后感_1200字
  • 《冷山》_读后感_1200字
  • 《岛上书店》_读后感_1200字
  • 《时间看得见》_精选读后感_1200字
  • 《万物生而有翼》_读后感_1200字
  •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_精选读后感_1200字
  • 《月亮与六便士》_读后感_12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