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过度医疗大公开读后感2000字(3)篇

文中多次谈到过度医疗一词,放眼国内外医疗机构,无论体制健全与否,‘过度’总或多或少存在。一方面是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盲目惊慌不自信,要求医院医生做‘最好的检查’、用‘最好的药’;另一面是医院医生为了自保,避免纠纷不得不做‘更全面的检查’。
有关评论指出,过度医疗绝大多数是属医生的个人行为。然就中国当下的医疗,与其说是医生的个人行为,不如说是错误政策的必然后果。在我国第一轮医疗卫生改革后的医疗体系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是“公立医院不公”。名为公立医院,政府的投资仅为3%~8%,只给医生每月2000元到3000元的基本工资,直接让医生的收入与患者的缴费挂钩。“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不可能的”。“不给圈起来的鸡儿喂食,鸡儿飞出去吃野食,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医生的收入与患者的缴费挂钩的情境下,医生被迫处于双重人格和双重角色的地位。而由于医生所处的特殊地位,他是不可能二者兼而有之的。在市场为主导的社会,医生中许多生意人的人格和角色必然会压倒白衣天使的人格和角色。
很多有过疾患朋友都有经历过:
1问诊几句后,立刻就让病人做CT、造影、核磁,很多医生忽视了最基本的东西,过度依赖尖端技术解决常见病,把疑病留给精密仪器。事实上,这些检查的成本高、创伤大,还可能给患者带来永久性伤害。比如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750次X线胸片。
2一感冒发烧就输液
有人会问,多重的病才需要做手术?会有人回答,心脏病、肿瘤,重度外伤等。事实上,从小到大,你因为感冒、发烧、腹泻已经做了很多次“手术”,很多人一感冒发烧就去输液,医院里到处都是输液的人。输液是侵入性操作,相当于一个小型“手术”。输液过程中,需要刺破血管,向其中输入本不属于人体的药物,这个过程中,输液药物、设备、环境、操作的无菌程度,都会影响输液安全。
3动不动就放支架
严重的过度医疗
同样的患者在欧洲做支架的只有4成多,而中国接近8成;对冠心病患者,国际上放支架和做搭桥手术的比例是71~81,中国则高达151。一般心脏病人最多只能安置3个支架,而我国有患者竟然安置了7个甚至11个之多。过多的支架有碍血液的正常流动,支架在一定时期后必须更换,这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都造成了威胁,同时也让患者在经济上受到了损害。
4晚期肿瘤患者别开刀
开一个死一个
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现在肿瘤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多,从疗效评估的角度看,很多费用高昂的疗法,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肿瘤患者求生欲望强烈,为延续生命也愿意尝试各种昂贵的诊疗手段。有数据显示,国内15%的晚期肿瘤病人在过度和不合理的治疗中加速死亡。
100种过度医疗大公开读后感2000字 第(2)篇过度医疗这个大家越来越能接受的观点到了医院却又无奈的医疗现象目前在各种的医疗制度下似乎很难或者不能避免。但是如果普通百姓掌握一点基本医疗服务知识,就可以帮助我们在做出各项医疗检查之前有一个很好的判断而不是手足无措听由医生的医嘱去做各种检查,有些检查实际上是可以免去不做的,除去医疗费用的因素外,不妨多问一句医生:这项检查是必须的吗?
如果读这本很实用的科普书籍时间有限的话,那不妨直接翻到本书的375页索引部分,这是一个很好的summary ,百项过度医疗的各种美国各学会的建议。
因为这本书是2014年出版的,医学及医学科学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有些标准或者程序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所以这本书我减一颗星,但仍不妨碍对于没有太多医疗服务概念的普通人去认真阅读。
虽然此书参考的基本都是美国各学会的建议,但也不能避免在美国就完全没有过度医疗的现象。
2018年初美国NPR国家公共电台公布不必要的医疗及护理比大家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它指出许多患者得到了许多他们不需要的测试和程序这是美国医疗保健系统难以驾驭的财务支出之一。
比如:女性的宫颈癌检测,通常大多数女性每三到五年推荐检查一次,但是女性仍然会接受年度宫颈癌检测;在选择性手术之前,健康的患者仍会接受不必要的检查工作;医生经常为不需要心脏病的人预约年度心电图和其他心脏测试。
这一切除了增加了大量检查费用外,更增加了所有人的护理成本。但是这种成本的增加在美国是很少有人去记录有多少的。这也是造成医疗保险和没有医疗保险的人看病费用奇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华盛顿健康联盟建议解决方案就是需要有一个致力于使医疗及护理更安全、更实惠的非营利组织出现。
写到这里应该是结束了,但是想到最近接二连三的名人过世就多说几句。刚才恰好在十点读书看到了“被北欧的高晓松和被癌症的李咏”一文,非常赞同里面的一些观点。人们只有把自己的健康切切实实地去重视去管理自己的健康,才能尽量减少和避免去医院的频率。
很多人,白天还嚷嚷着健康生活远离癌症,一到晚上拿着手机根本放不开,一刷就是到凌晨。刷手机只是行为表象,而真正的行为习惯的背后是白天工作学习的巨大压力,导致内心的孤独,压抑,匮乏,找不到排解的出口,而手机成了最好的依赖。
中国人嘴上说着养生,身体却在轻生
降低物质的欲望,回归安静的心灵温度
愿每个人都能自然地老去而不是被疾病夺去了生命,这是一种幸福的结束。
不算书评吧,感想多了一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100种过度医疗大公开读后感2000字 第(3)篇重新评估医疗检查的利弊,从患者所承受的痛苦,预期寿命,经济承担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大量的研究数据角度,综合发布医疗检查的慎重选择(choosing wisely,聪明的选择这一翻译虽然字面上正确,但是通读全文和结合上下文关系,contextually,慎重地选择更为贴切),确实对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资源过于集中且紧张的中国具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反观美,日两国,都有独立的医疗科研机构针对大众做科学,公正的医疗知识普及工作,而且有非常专业且针对一般人的正规网络医院,可是瞧瞧我天朝,这样的公共服务几乎为零。正是此类正规的公共医疗服务的阙如,导致了养生大师盛行,度娘无量虚假医疗广告铺天盖地。
如果我们的公共政策决策机构能够花一些心思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那么我们的身体健康会进一步提升。
这也许是这本书最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