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罗妮卡决定去死》_读后感_1200字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_读后感1200字
人们为什么会害怕与其他人不同呢?
大概是害怕变成“月亮上的人”。
读这本书,是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类似推荐而来,然而两本书所讲的内容却是天壤之别。
《维罗妮卡》是少见的让我读着感觉累的作品,篇幅不长,与读者之间的共鸣感却很强。
就好像自己是维罗妮卡、是玛丽、是泽蒂卡,是爱德华,是书中的每一个“月亮上的人”,感受他们的很多与众不同,又在他们的内心里找到了自己的相似。
我羡慕维罗妮卡能够碰到泽蒂卡,碰到玛丽和爱德华,他们各具特色又彼此相惜,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相互鼓励共同寻找生和爱的意义,他们的灵魂都超脱过凡尘,有幸享受过极致的快乐。我很羡慕,羡慕这一群疯子。
但我终究不是“月亮上的人”,我是社会中的人。如果有一天让我选择去当一个疯子,我觉得那需要很大的勇气,比痊愈的疯子回归世界更需要勇气。我能从维罗妮卡等“疯子”里找到自己与他们的相似处,可我仍旧会选择活成伊戈尔医生的模样。
维罗妮卡是伊戈尔医生的“小白鼠”,是他研究类矾的实验材料。他追名逐利,与股东周旋,对责任的分担谨慎小心绝不让自己吃亏半分,他将自己的头发染成黑色穿着熨烫笔挺的白大褂,是书中的斯文败类世俗之人。然而我还是愿意活成他。
他明白这个世界,深知世界的复杂和弱肉强食,他并非利欲熏心到无共情能力,他有的时候比病人自己更了解病人,他对逃避在维雷特的玛丽说:
你与众不同,却希望与别人一样,我觉得,这可称得上是一种恶疾了。
在世界的每座森林里,每棵树木上,神创造的每片叶子都不尽相同。但你却觉得与众不同是一种疯症,因此选择维雷特来逃避。因为在这里,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你也就变得与别人一样了。
他能轻而易举的剖析玛丽的内心,他懂得QWERTY键盘和佛罗伦萨教堂钟的背后故事,他鼓励着玛丽走向认可自己的道路。表面上的他是个像机械般冰冷的医师,而事实上,“他不喜欢对病人动真情,但又无处可躲。”他对每个病人都有一份爱意。也正是他共情般的爱意,他对类矾的研究也是从希望维罗妮卡能够痊愈的角度出发。
所有敢于研究禁忌的人都需要有勇气,要有被人误解的胆量。
多么“利欲熏心”的初衷啊,然而他实在是世俗的太可爱了,爱德华曾渴望从水晶中找寻积极的力量,而在我看来伊戈尔医生却是整个维雷特的积极力量。用自己的方式拯救一个患者,用世俗的成就去装点自己的表面,像每一个毫无捷径的是俗人那样,积极奋进追求名利和物质的活着,有思想的框架和坚守自己的礼仪原则。
我们不是上帝也不是佛祖,无法只饮西风月雨,私以为精神上的升华是放过自己,学会与自己和他人和解,作为个体在大众中巧妙生存。也许很多人渴望像维罗尼卡那样得到升华和欲望满足后死去,而我只想像文中的配角伊戈尔医生那样,在尚有人之共情时为目标而活。
月亮上的人:葡萄牙语luná tico,直译为“月亮上的人”,引伸义为“疯子,精神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