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译林幻系列)》_读后感_900字
《呼吸(译林幻系列)》_读后感900字
刚开始看特德·姜的作品集时,更带着些许的不屑,觉得作品也仅仅如此而已,对一件构想的演绎出一个稍微有点连贯的故事,让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科学常识变成人们可以轻松了解的故事情节。但读下去的时候,发现我的确小看了特德。他用来做科幻的想像与讨论,并不完全是由胡编乱造的故事驱动的。觉得他更像是科幻界的卡夫卡,那么流畅和一本正经地讲一个魔幻的故事,就像是真的一样。
印象最深的是两个长一些的中篇:《软件体的生命周期》以及最后一篇《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两篇都有卡夫卡式的流畅叙事与波澜不惊的故事发展过程。然而,让人不解的是,这种贴近于生活的意识流状态让人发自内心地赞成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即科技带来的是我们对生命的反思与体验,丰富了我们的生命与思考,而不是在大场面与救赎人类命运的责任感中踏着科技与命运的洪流走向壮丽与恢宏。软件体的生命周期讲的是女主加入了一个软件创业公司,专门设计容易被人们收养的数码体(与软件体同义,但内容与标题用了不同的词,可见译者大约是团队工作的),但市场峰回路转,小公司转瞬团灭,剩下一群可怜的数码孤儿,被员工收养,走上了一条艰辛的成长旅程。在爱的驱使下,人们不断敲打自己的良心,对这些尚未达到高级智能的数码体,究竟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究竟人为自己的数码体付出怎样的代价是合理的?
《焦》则选择了平行世界作为讨论的主题。我之前对平行世界非常反感,认为它反直觉,更像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多情。然而,无论平行世界存在与否,人们也要在平行世界的前提下敲打自己的良心,看平行世界的存在是否人们就不用做出更加道德的选择,因为反正平行世界里会有其他分身做了不道德的选择,使自己的道德的选择整体上被冲淡了。就像作品中的一个凶手所言,反正平行世界里总会有一个人用手枪打爆你的头,为什么不能是我呢?我非常赞赏作品里人们对待生活的认真态度,人类不就是在良心的不断责问中定位自己,发展自己吗?这种形而上学的思考,才是人之为人的本色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