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M译丛套装05:战斗民族养成记》_精选读后感_900字

2020-02-06 13:53:54 读后感

《M译丛套装05:战斗民族养成记》_精选读后感900字

这本书介绍俄罗斯文化历史渊源,跨越了从1700年沙皇至苏联中期,大约300年的时间。

对我而言,读来还是有点吃力。

因为当中如雷贯耳的名字太多,几乎每一个展开,都可以独立成章,乃至成书。

而且这本书涵盖了宗教,文学,艺术,美术,哲学,等诸多不同领域,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对于点到的名字,只有晕乎乎的片面感觉。我想说的是,我承认我读的不深,浮在表层,扎不下去。

当然不能说这书好不好,因为这都超出了我能评判的范围。

(没资格对自己不懂的东西说三道四不是?)

但毕竟也看了两个星期,我就掰扯掰扯吧。

俄罗斯的民族渊源,是融合了欧洲各族,亚洲蒙古,鞑靼,哥萨克游牧等的不同特点。

所以俄罗斯是有点尴尬,从他们自身来看,承接东正教正统,所以是欧洲人,而且还是正统的罗马帝国资历最高的继承人。

但是从英法德奥等老牌的欧洲族裔眼中,俄罗斯又是半个亚洲半个欧洲的混合体。

从地理上看,圣彼得堡已经是在北欧核心区,莫斯科也离欧洲更近,胜过亚洲。

因此,不难理解俄罗斯人的脱亚入欧的心态。

可能也是因为后起之秀而勇猛直追,沙皇在圣彼得堡倾心模仿欧洲,特别是法国建筑,彼时上层社会也只会讲法语。如果不是经过1812年俄法大战,又经历了1853-56年克里米亚战争,现在俄罗斯人还在讲法语都不一定。

在俄罗斯文化形成过程中,十二月党人运动的重要性,在本书中到了提纲挈领的地位。

正是由这一批人的牺牲,启蒙了民众的民族意识,催发民族文学艺术蓬勃发展,甚至是在这一批人的后代延续之下,俄罗斯从欧洲的跟班(还是常常被防范,被鄙视的那一位),独树一帜于世界文明之林。

文化的发展,总是一个融合,进化的过程。期间又总受政治,民生,乃至自然条件的影响。

俄罗斯的文化在苏联时期,有了新的分化。流亡在海外的沙俄遗民,想象中创造出了可能原本不存在的乌托邦;而留存在苏维埃政权统治下的各种艺术家,作家等等,又在思想改造之下,不论成功不成功,情愿不情愿,都变成了灵魂工程师。试图改造别人灵魂的同时,自己的灵魂先被塑造。

这些,和中国的南渡北归时期何其相似?!

  •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_读后感_900字
  • 《鹤唳华亭(罗晋、李一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人间失格》_读后感_900字
  • 《生命册》_读后感_900字
  • 《瓦尔登湖》_读后感_900字
  •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红与黑》_读后感_900字
  • 《挪威的森林》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