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杀死玛丽苏》_精选读后感_900字

2020-01-11 05:01:31 读后感

《杀死玛丽苏》_精选读后感900字

虽然乙一以脑洞奇诡著称,但读乙一只读脑洞未免也太可惜。
不少日本作家都擅长捕捉生活中的一些细腻而别扭的小心思,而乙一尤其擅长把这些日常的小心思与非日常的脑洞结合起来,比如第二篇《山羊座的友人》里对于校园暴力的态度与来自未来的预言、第四篇《杀死玛丽苏》里少女对完美的渴望与“玛丽苏”的出现、第五篇《无线对讲机》里突然失去家人的悲痛与连接生死的对讲机等等等等。可能因为是短篇旧作集结的缘故,其中不少脑洞也说不上新奇,但正是那些描写入微的生活细节和引人共鸣的心理活动,让那些非现实的设定也有了实感;或者应该说,不管故事设定如何奇幻,最终打动我们的,依然是最普通最平实的人性。
另外,也感受到了乙一老师这些年对于各种文体文风的探索。最明显应该是第一篇《可爱的猿猴日记》吧,是用行文格式来改变故事流速:打开墨水瓶之前是晃晃悠悠的日常长镜头,打开墨水瓶之后瞬间变成快节奏碎片化甚至意识流的蒙太奇拼接,让我们在短短几页内看到了一瓶墨水如何将一个废柴宅男一步一步变成了一个事业家庭美满的优秀青年,乃至引发了他对人生、人类、文明的思考。这一篇的特点不在于故事本身,而正在于这种中途加速带来的阅读快感。
第四篇《杀死玛丽苏》是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虽然乙一老师披马甲写少女生活时常有力不从心感(《宗像君与钢笔事件》里的“我”,怎么看都更像是个小男生而不是小女生嘛),但身为前少女的我,实在非常感动于这种“原来有过这样心理活动的不是我一个人呀”的共鸣。正是因为“玛丽苏”实在太羞耻,这种共鸣也就越发难得可贵。
最后两篇《某件印刷品的下落》和《夏娃·玛丽·克罗斯》则有点克苏鲁的味道:“我”无意中发现了某个重口的秘密,从此我再也不能回到正常的生活,这个秘密将伴随我一生、摧毁我一生。实话说这两个题材都很适合发挥成一部长篇,放在短篇幅里似乎有些浅尝辄止、意犹未尽了。
最后还想说一句,腰封未免太不客气,“乙一的五重人格大对决”什么的,直接就把人家马甲掀光了啊……毕竟乙一老师连签名都认认真真签了五个呢2333

  •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_读后感_900字
  • 《鹤唳华亭(罗晋、李一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人间失格》_读后感_900字
  • 《生命册》_读后感_900字
  • 《瓦尔登湖》_读后感_900字
  •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红与黑》_读后感_900字
  • 《挪威的森林》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