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_读后感_1100字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_读后感1100字
值得多读几遍的书。印象最深的几点是:
关于原因论和目的论。
最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开始,讲到心理创伤、童年经历,有时候找到原因,也会感觉绝望。特别是发现无法摆脱的时候,越找到原因越绝望,好像人生从最开始就被诅咒。“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而阿德勒心理学会告诉你,所有人都可以改变,我们只是因为缺乏改变的勇气。因为先有了“不改变”这个目的,才会去找这个目的对应的原因,为自己找到借口。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虽然不太同意心理创伤并不存在这个观点,但是在学过一段时间心理学之后,也会更容易接受毕生成长的观点。人人都需要看到希望。
愿意相信人生取决于当下,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自己,只要从现在开始改变。
关于自卑情结。
其中提到优越情结,一个人炫耀什么,是自己缺少什么,是源于内心深处的自卑。而愤怒是对自己无能的恐惧。这一点会非常有体会。对于我而言,明白这一点的好处,在于每次听到对方在夸耀自己的过去时,在面对对方的咄咄逼人时,能够理解他内心深处的自卑。当你理解别人的自卑时,就不太容易被卷入对方的情绪之中。
关于课题分离。最感兴趣到概念是课题分离。
分清楚哪些是你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需要冷静的划分清楚界限。我们总是喜欢将自己和别人的课题混为一谈。尤其体现在亲密关系之中,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我是为你好,诸如此类。
任何关系,没有界限都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通过让对方内疚达到控制和支配这段关系的目的。人际关系的矛盾在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涩,或者让别人干涉你的课题。
而界限在于,是可以告诉、鼓励、表示我随时都可以提供帮助,但是如何做,如何选择,始终是你的权利。
关于共同体。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
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而终点是“共同体感觉”。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指标。人人都希望对共同体有贡献,能够在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最有帮助的是,能够理解到,共同体不是狭隘的,不只局限于眼前的你和我,或者小团体。可以有更广阔的“共同体”。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时,我们应该找考虑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考虑更大的“人的社会”。
关于价值感。
人只有在感觉到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会有勇气。每个人都需要有价值感。但是不同的是,价值感是自己体会到的,不是由别人评判的是否产生价值。而书中也反复提到,自由是不再追求别人的认可。只要存在,就是有价值的。
关于接纳自我。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不是觉得我都很好,才会喜欢自己,而是知道我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仍然会接纳自己。
一个有趣的悖论,当我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时,我就能改变了。——卡尔·罗杰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