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等待(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_精选读后感_1100字

2020-01-30 10:54:31 读后感

《等待(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_精选读后感1100字

微信读书突然推送的,觉得也该看本小说了,另外介绍说是中国长大,美国教学的人写中国的故事,还拿了好多奖,所以好奇的看了下来,读小说果然是最快的。

跟余华序里说的很契合,叙述风格果然够朴实平淡,没有华丽辞藻,没有大起大落,“推土机”式的碾压性讲述。跟《活着》类似,读着读着就觉得嗓子堵得慌。不像中国改革啊,人工智能啊,看题目就要高潮似的。

文学讲人性,这本小说写的孔林就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的性格,努力做好人,永远要让所有人满意,名誉大于一切,哪怕不惜让自己周周的亲人付出无可挽回的代价。烂好人性格,是国家社会塑造的,所以带有时代的悲剧。改革开放这些年了,好在这种特性慢慢在退化,所以那个杨庚当了先进模范,但是,改革走到现在,还要杨庚这种人做先进,这就又要走向另一种悲哀了。

吴曼娜,没有刻意塑造性格的女性,代表的就是当时的最普通的大众了,看《白鹿原》的时候,我说过,与其说封建社会是吃人的社会,不如说是吃女人的社会。任何一个这种题材作品如果没有提现一下这个点,没有让我们读者感觉到这一点,都不能说作者了解中国。看到她被杨庚强奸的时候的各种心理及周围人变化,这个点又出来了。现在怎么样了?真不好说。只能说我们在进步。她是孤儿,除了没有父母照顾,连社会上的包容和尊重都没有,所以只能找依靠,只能等待,所谓的靠自己,自强都是不可能的。

淑玉,旧世界的人,作者把她写成了旧世界里理想化的女人,为故事主线服务的,有更多的矛盾点和戏剧性。如果淑玉没有这样善良的性格,故事就不这么发人深省了。人性中的真善美无所谓时代吧。如果她没有小脚,放在现代,我敢说一样有很多人会喜欢,特别是那些落后地区的人,但,我们不能需要这样的人了,不是因为她的小脚,更不是因为她的任劳任怨,是因为她的盲从,没有思想,以及没有追求自由的心。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是要有独立意识的人。

小说的主题是等待,很容易明白他们等待的原因和目的,但是,戏剧性的是后面孔林又在等待回到淑玉身边。这就有意思了,有人说这是围城的理论,还有人说是红玫瑰白玫瑰的理论。一句话,得不到在骚动。我想到的是贝克特的那慕荒诞悲喜剧《等待戈多》。生活本没有意义没有逻辑,是我们硬加上的,所以才千变万化,荒诞不经。那个时代的人是不能有完全独立的想法的,连结婚都需要分配的年代,只能等待,等待上天或者组织给一个目的,给一个任务。现代呢?我们进步了吗?

这种悲剧其实一直都在。因为,我们生下来是赤条条的,一辈子在寻找,在等待,等一个意义,等一个目的。只是是自己找的还是别人给的的区别吧。悲喜剧就在这一念间吧。

  • 《荒野的呼唤:杰克·伦敦中短篇小说选》_读后感_1100字
  •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_读后感_1100字
  • 《呼兰河传》_读后感_1100字
  • 《鬼谷子(白话全译)》_读后感_1100字
  • 《摆渡人3:无境之爱》_读后感_1100字
  • 《摆渡人》_读后感_1100字
  • 《精准表达: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_读后
  • 《此生未完成》_读后感_1100字
  • 《阿勒泰的角落》_精选读后感_1100字
  • 《故事课1:说故事的人最有影响力》_精选读后感_11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