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人之妻》_读后感_1200字
《邻人之妻》_读后感1200字
本书是美国记者盖伊·特立斯经过九年的实地调查完成的一部非虚构作品,再现了美国二十世纪50-70年代的性解放进程,80年代在美出版,于当时也是一部惊世骇俗之作。书名出自《旧约·出埃及记》:“不可贪图邻人的房产。不可贪爱邻人的妻子、奴婢、牛驴或他的任何东西。”
由于信息隔绝和偏狭的教育与宣传,过去我们认为资本主义的罪恶之一就是道德上的堕落,其标志性事件就是美国的性解放,然而通观本书可发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美国这个有着清教传统的移民国家在两性关系上的道德戒律一点儿也不比我们这个东方古国稍逊半分,可是,五十年代之后事情起了变化,这个变化的轨迹和内容正是本书的主旨,是作者通过一系列个人和组织的行为所表达的主题。性解放固然有矫枉过正的成分,但似乎也并非十恶不赦,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人的又一次思想解放,是挣脱宗教桎梏和政府管制的个性解放运动,有进步意义,我们今天相对宽容的社会受惠于此。
书中那些出版商以及他们与政府的官司特别值得关注,抛开追求商业利益的目的,书商和杂志出版人为捍卫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也贡献良多。赛谬尔·罗思以身试法,使得罗思案的判决缩小了对淫秽定义的范围,巴尼·罗塞特跟进出版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北回归线》等文学作品,这使得我们今天可以在书架上找到它们。斯坦利·弗莱什曼作为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专家为威廉·哈姆林以及《深喉》制片人的辩护最终应视为对言论和出版自由的维护。而安东尼·考姆斯托克以及查尔斯·基廷等人对色情作品的反对态度和所作所为也有着深刻的宗教背景和一定的政治和民意基础。在这场解放与反动的对峙中,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起了关键作用,尽管有许多反复,但它为社会变革和维护人权提供了关键支持。
马斯特斯和约翰森的性研究开启了用医疗手段处理性爱疑难的方法,继之启发制药厂发明蓝色小药片从物质层面解决性障碍,两人的研究也启发约翰·威廉森创办砂岩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和休·海夫纳编辑出版的《花花公子》杂志在性解放运动中有标志性意义,为本书描述之重点,作者不带褒贬不动声色不含猥亵的介绍了他们。最为令人震惊的是,作者在本书的最后写了自己的调查经历,包括尝试异性按摩和在砂岩俱乐部的亲身体验,这令作者的名誉和婚姻受损。
作者最后写到:虽然性解放在社会和科学方面带来许多变化,但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最爱读的书仍旧是《圣经》。两性之间的冲突一直没停过,因为男人和女人一直说着、理解着不同的语言,这些言语是无法翻译和解释的,因此,《邻人之妻》所表达的主题并无新事,也不会过时。
放下书,想一想,确实如此。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两性之间的相互吸引是天地大道、宇宙秩序和自然法则。阴阳之道受限,人便不自由。追求自由是人的本性,历史上,人类探寻过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放纵行为,巴比伦灭亡了,写出了《金瓶梅》的大明也灭亡了,但人类生活继续着,各种道统法统也延续着,始知,灭亡之由无关乎性,或者,也无关乎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