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_精选读后感_900字

2020-01-06 19:55:05 读后感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_精选读后感900字

我所理解的心理学的是对自己,对他人,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认知和发展,它让我们学会接纳最真实的自己,学会和最本能的自己握手言和,学会给内心深处的孩子讲童话故事并能更好地给予她包容和爱。在这个过程中的某些时候,甚至很多时候,我们与怪兽携手同行,最终能否取得胜利就取决于我们由内而外的生命力和爱的人是否能真正意义上给予我们爱了。原生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摇篮和孕育梦的开始,如果加以守护,她会变成天使,如果放任不管或者以不恰当的方式加以管教,她就会遁入恶魔的掌心。可是什么事该引导,为什么引导,怎么引导,用什么态度引导,引导完以后又该如何和谐共处,对于初出茅庐的父母而言,如果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加以尊重,接纳和爱,那么这个孩子即便不能保证在他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都能完美跨越,但他也一定能收获安全感,平和而坚定地面对生活给予的苦难。可也是因为头一次为人父母,没有经验指导,即使有,也不完全正确,甚至基于个体而言,不一定能达到完美的契合,所以他们只能用自己原有的价值体系来平衡家庭建构体系,即使这套体系是有失偏颇,错误甚至是病态的,小的时候孩子没有独立的思考,没有完整的人格和价值体系,完全依附于父母存在,不管父母做的对不对,不管他们对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基于那时候的他们而言,都是合理的,即便觉得不合理,也完全没有与之抗衡的勇气和能力,所以部分父母丑陋的,扭曲的人性暴露无遗可却无济于事。痛苦的回忆孩子就此尘封进潜意识,成年以后,某些事情一旦触碰到那个魔鬼,他们便就此崩溃。成长中,他们抛弃它,放任它,可是始终无法做到直面它,也无法直面该承担那些情绪的直接责任人,他们最终被惩罚,还从不被理解。自我治愈在这个过程中时而跳脱,时而藏匿,可它永远不被承认。可是如果这些痛苦本身不被接纳,他们也就永远无法被救赎,可是,为什么,又凭什么要他们为此负责呢?甚至不惜角色转换成为安抚者。我想这个命题也许要我穷极一生去思考和解答。伤害和苦痛在任何时间都无从规避,可是真正的爱却可以成为良师益友,帮我们最终找到自己,找到内心所求[爱心]

  •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_读后感_900字
  • 《鹤唳华亭(罗晋、李一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人间失格》_读后感_900字
  • 《生命册》_读后感_900字
  • 《瓦尔登湖》_读后感_900字
  •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红与黑》_读后感_900字
  • 《挪威的森林》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