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世界:风险,人性与未来的前景读后感1000字(3)篇

《动荡的世界》,19万字,阅读时长13小时30分
格林斯潘在任美联储主席19年,应该是任职年限最久的一位联储主席了。此书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揭开老格在任期间的神秘朦胧面纱,得以了解他在长期任职美联储主席尤其是面对金融危机期间决策的背景和逻辑,可清晰地为读者呈现老格同志的形象和金融思维逻辑,同时伴随着他对金融问题的多角度思考,给读者带来难得的眼界高度和视野。这是一本金融从业人员了解宏观金融市场和宏观金融风险管理的一本好书:
1、与阅读伯南克的《行动的勇气》相比,格林斯潘和伯南克二人所表现出的个人气质和专业素养是完全另类的风格。
老格虽然自诩“想做学院经济学家所做的事”,但通常大家会感觉他更是一个圆滑、老练的政客。
伯南克相比让人感觉更加书生化、学院派一些。前财政部长盖特纳的说法非常恰当和传神:“本·伯南克是一个低调的家伙,他不易歇斯底里或情绪夸张”,“他的长处正好是我的弱点,他的耐心与我的不耐烦相抵”。
2、专业方面,老格是统计学科班出身,无论他在自己的私人咨询服务公司、还是美联储的工作,他喜欢都应用大量统计模型进行分析。这样的统计模型在书中随处可见,支撑了他的绝大多数观点或结论。
从深入本书,让人觉得难能可贵的是,老格显然亲自动手在构建模型,这应该让相比更年轻、工作职责更轻的人感觉汗颜。对于年近80才退下来、多年身居高位、快要90岁还在著书写作的一位老人而言,多么不易!因此,我认为格林斯潘更是一个官僚+技术的复合派别。
3、本书开头的部分,格林斯潘用了大量的篇幅着墨于对行为经济学的影响,而非传统西方经济学中理想假设条件下的量化经济学分析。这让我颇觉奇怪。虽然这本书成书于2013年左右,行为经济学理论还没有像如同今年一样,备受关注到荣获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程度,也足以说明这些年学界对传统量化西方经济学纠偏的强大力量。
关于这两种流派或方法的关系,老格对二者区别和关系的认识是:
“任何经济模型都只能把其中的很小一部分考虑进来,经济学家们只能处理数量有限的方程组,并假设它们反映了现代经济的基本驱动因素”。
“行为经济学不是对传统经济学的替代,而且也没有这样的意图”。
在揭开格林斯潘的朦胧和神秘面纱之前,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些人一定很高。然而通过阅读本书,能明显感觉到,其实在市场和危机面前,联储主席和央行行长们也是在各种未卜的经济走势和调控效果的判断中纠结。但正是在上述对行为分析和量化分析的工具支撑下、在兼收并蓄的方法论基础上,给了他们一种趋势判断方面的直觉,从而为决策和判断准确概率的增加提供支持。
4、本书的后半部分,格林斯潘用了大量的篇幅分析了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其中对有些宏观问题和现象,平时在直觉上觉得有些感受,但正是老格的数据和观点让人霍然开朗。比如:
(1)实证分析结论:社会福利与储蓄之间存在近乎1∶1的替代关系。社会福利支出增长对资本投资的挤出效应几乎达到了1∶1,从而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率。
(2)实证分析结论:社会福利支出对私人储蓄形成1∶1的替换关系,这意味着将私人固定资产投资转化为个人消费支出。而从定义上来说,储蓄最终可以用于社会投资,也就是促进未来经济增长,但个人消费支出不会增加我们的资本存量,也就不会促进未来生活水平的提高。
(3)基于上述实证,对中国经济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虽有50%的储蓄率,但多数储蓄却被浪费在建造空置的写字楼和地方项目上,这些并不能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4)美国自1965年启动公共医疗计划以来,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从4.7%持续增大到2012年的近15%。这从一个方面解释和说明了,为什么经济增长的动力和速度有所下降。
综上,这些实证分析及其结论,对于宏观调控者有着多么重要的参考意义。尤其对于中国近年愈加强调加大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当下,如何处理好储蓄与投资的效率和比例关系,如何处理好老龄化背景下庞大的福利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挤出效应,都是对宏观管理者能否平衡和拿捏准确的借鉴和挑战。
动荡的世界:风险,人性与未来的前景读后感1000字 第(2)篇#小紫学小扎# 19-18《动荡的世界》看完伯南克的讲述和几本美联储基础书籍,再看格林斯潘的这本书,不得不承认老格有些神一般的存在。同时还听了一位书友分享每天听本书的《格林斯潘传》,觉得大家对格老误读了其精神。格老在本书中贯穿着动物精神和非理性繁荣的行为经济学基调,老格在位期间通过低利率带给美国繁荣昌盛,而接棒给伯南克刚好赶上了08年危机。按照老格的思路,由于人的贪婪与从众性,繁荣后必然会伴随着疯狂,但这些都需要通过自由市场经济来自我调节,在这一过程中,老格对于08年对“大而不倒”们的救助有不同看法,认为是美联储和财政部为这些垄断金融公司背书,有可能将来更加肆无忌惮。在伯南克《行动的勇气》里我就提到过,如果老格继续任期且是自由市场极度拥护者,是否会让它们一一倒下再卷土重来?老格在本书中写到,如果这样也许经济危机会快速下探、恢复期也许会同样缩短。在本书的大部分篇章中,老格都想通过拉长美国金融和经济的历史事件来分析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每小时生产效率法来看待经济增长,为什么现在由科技引领生产力以及动物精神的人性行为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他认为自己多次呼吁和提醒动物精神,而人们照样疯狂就像花旗老大的说法,当音乐不停止,你只能跟着跳,格老交棒给伯老后,音乐停止了……后半段对于欧元区的理解和分析,觉得是犀利又透彻的视角,欧元区的政治和金融体系步伐无法一致,也只能面临德国等被弱国拖累,有可能未来只是几个发达程度差不多的国家才有可能结成新的联盟;而对于日本和中国的东亚国家分析更是很有意思,“面子文化”在经济中的应用,中国GDP虽然在世界排名靠前、增长迅猛,但更多用于房屋和基建,对于人类进步和发展贡献不大……都说格老神秘,问个问题要绕一大圈解释,觉得这本书让我进一步理解他的数字分析逻辑和宏观格局视野,就像美联储无法回天,格老在经济周期的美林时钟里,也无法真的成为神,但希望看完后能够对世界经济的运转有更深入的理解,就够了。(本书不是科普书籍,建议阅读前能够读过《非理性繁荣》、《动物精神》、《思考快与慢》、《伟大的博弈》、《行动的勇气》、《美联储》中的两三本,以便在行为经济学、联储功能和米国几次经济危机的扫盲)n
动荡的世界:风险,人性与未来的前景读后感1000字 第(3)篇记住,学东西不要跟平庸的人学,看书不看杂七杂八人写的,不要跟没有志向的人接触,要学就学行业内最精尖的,看书看行业内最牛逼的人写的,这样就不会乱了,乱是因为杂的原因,跟杂七杂八的人,事接触,自然乱。
空间里杂七杂八事不要看,喜欢发鸡毛蒜皮的直接屏蔽,不要认为那能学到知识,那只是娱乐而已,平庸的人是因为娱乐太多,嗜欲深者天机浅。微博,贴吧千万不要看,有了直接卸载,微信只是联系工具,朋友圈关了,公众号只看人民日报,其他的都是娱乐而已,不要觉得能学到东西。
还有就是多读书,没有比它更重要,读大量的牛逼人写的书,大量牛逼的书,高逼格,高精尖,自己感兴趣,保持,你的精神力量会极大丰富,知识才华也不断的积累。财富才会主动投入你的怀抱。再强调一遍,没有任何事可以占用你的睡眠,但是读这些书可以。如果你想活得有价值,如果你想做最有用的事,那就是读书,基础科学类,专业类,社科类,最高精尖的部分,这些才是这个社会最值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