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灰蓝山雀

2022-07-04 22:38:34 百科资料

灰蓝山雀(学名:Cyanistes cyanus):是雀形目山雀科的鸟类,共有8个亚种。体重11-13克;体长112-137毫米。雄性成鸟整个头部浅蓝灰白,具蓝黑色贯眼纹,向后与后颈蓝黑色领环相连接;上背至腰浅灰蓝色,尾上覆羽浅蓝白色;飞羽暗褐,外侧飞羽的外侧羽片除基部深蓝色外,大部呈白色,羽端具白缘;大覆羽具白色端斑,形成一道宽阔的白色翅斑;尾羽深蓝,中央第二对具白斑,向外侧渐形扩大,至最外侧尾羽大部为白色;下体灰白,腹部中央具一块黑斑。腋羽和翅下覆羽灰白色。雌性成鸟羽色与雄鸟相似。

主要栖息在阔叶树丛;常集群活动于山溪旁的杨柳树丛间;偶见于绿洲丛林。性较活泼,早晨喜跳跃在枝间觅食和鸣叫。5-6月多单个或成对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鳞翅目成虫、幼虫及卵,象甲和其它甲虫。分布于西亚、俄罗斯、蒙古和中国新疆、青海和黑龙江。

(概述图参考来源: )

  • 中文名称 灰蓝山雀
  • 拉丁学名 Cyanistes cyanus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物种描述

  灰蓝山雀AzureTit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PASSERIFORMES>Paridae>Paruscyanus

  体小(13厘米)而嘴短的毛茸茸偏白色山雀。尾略长,身体图纹似青山雀,且能与之混交,但头和下体白色,体纹灰色与紫蓝色。翼斑、次级飞羽的宽阔羽端以及尾缘白色。幼鸟下体可沾浅黄。与相似的黄胸山雀的区别在缺少胸部对比的黄色。

亚种分类

灰蓝山雀

  灰蓝山雀青海亚种(学名:Parus cyanus berezowski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祁连山、青海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青海东部黄河上游。

  灰蓝山雀北方亚种(学名:Parus cyanus tianschanicus)。分布于阿富汗、前苏联、蒙古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新疆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亚洲中部。

物种叫声

灰蓝山雀

  联络叫声为含糊的tsirrup声,鼻音tsee-tsee-dze-dze,告警叫声似责骂声 chr-r-r-r-rit。鸣声多变,包括颤音及“tea-cher”短句。

分布范围

  东欧、俄罗斯、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北部、蒙古及中国北方。

分布状况

  亚种tianschanicus地区性常见于黑龙江、内蒙古东部、新疆北部及西部包括阿尔泰山及天山等地的林区。

物种习性

  性活泼吵嚷,结群藏匿于柳树丛、矮小植被及果园的矮树和低丛。

保护措施

灰蓝山雀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