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1983-1999)读后感600字(3)篇

这本书并不是很早就加入书架准备看的,是在看吴晓波《大败局》的时候,看到王石与孙宏斌在04年海南博鳌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全国房地产论坛上两个人杠上了,王石作为第一位演讲嘉宾,在谈及宏观调控的影响时,他说“像媒体炒作的那家黑马,在宏观调控下会很难受,这次他也到会了,还要发言的,到时候大家问他,他要说不难受,那是吹牛”,这种直接指名的做法,瞬间就激发了我想要了解这个人的欲望。于是从书城找来这本书读了起来。
以下文字仅就阅读完本书的感受,即1983―1999的王石及万科,不涉及其他。
“品格如玉,硬气如石”,我认为这是对王石较为客观的评价,王石给我的感觉就是善于观察,很会思考,对市场变化极其敏感,眼光毒辣,敢于舍弃。他能够从小的市场教训里悟出通向成功的道理,总是可以在跟别的优秀的企业接触的过程中检视自己发展的道路,检讨自身的不足和问题,能跟过去的成功说再见,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大家都在迅速扩张的时候,他能禁得起诱惑,从多元化向专业化转变,甚至可以舍弃正在盈利的企业。
他绝不是一个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的人,他是真真正正想为这个国家,这个时代做点什么,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而这正是很多企业家不具备的。
他是一个凡事都很拎得清的人。因为以前做饲料科科长,在没了生意上的利害和交易关系后,乙方要给他之前的佣金,他却坚持不收,他说“因为以前所在的企业是国有属性,如果接受了,以后会很难说清,既然说不清,那就不要去做”
曾经房地产是一个暴利行业,(可能现在也是),在所有同行都在都在说低于40%的利润不做的时候,他却坚持超过25%的利润不做的原则,因为他从以前的贸易经历中发现“市场是很公平的,先前你怎么暴利赚的钱,之后你都得吐出来,而且要还要多吐”。
万科是一个尊重人,尊重个性的企业,同时它也强调团队意识与集体协作,由此形成的强大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质量是万科地产的生命线”,包含三个方面,一是选项质量,二是建造质量,三是发展商和客户的关系质量。谁掌握了客户,谁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善待客户,把握市场,有全面质量管理的能力,才能成为中国内地市场有分量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之一。
在这个政商关系很微妙的时代,王石能够拒绝行贿,逆着潮流而行,我是真的佩服。王石的成功或者说万科的成功,不是“利用各种政治机会和非理性的投机活动”而牟取一时之利,而是“依赖和平的交换机会来获利,依赖持续的、理性的、自由劳动的组织来获利”。
上面罗里吧嗦写了一堆,有点乱,王石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吗?简直废话,当然是,从他的传记中我们知道了他是怎么把企业一步步经营到现在这个规模的,他靠当初的贸易完成了原始积累,有了启动资金,王石一直给人的印象是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因为他知道有些话可以说给你听,有些却不能告诉你。
王石的父亲王辉是王震三五九旅的下属,后任柳州铁路局局长。王石的岳父叫王宁,曾经是王辉的战友。建国后历任广东省公安厅厅长,广东省政法委主任、省委常委,广东省副省长,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兼省纪委书记、省顾委主任。
王石在讲述自己赚第一桶金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他在深圳贩卖玉米的事儿,但其中有个细节很耐人寻味。王石发现中国北方的玉米要运到南方,都要从香港转运,这价格就上去了,如果直接可以从北方运到深圳,可以赚取不少差价。于是王石跑去广东海运局让他们开辟北方航线。但王手里没钱,他就让对方先发货,自己半年之后再结清。如果他只是个一穷二白的小屁孩,谁会理他呢?但他是省委书记的女婿啊,这一切都不同了。1983年4月到12月短短8个月,王石赚了300多万元。“这就是我下海挖的第一桶金,干干净净。”王石提起此事颇为自豪。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一个最朴素的真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看人物传记千万不要带入个人感情,也不可盲目相信,即便传记中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是真实的,但没有说完整就不是事实的真相,也别去纠结真相到底是什么,因为不想让你知道的,你永远都不会知道。
在万科成立之初,刘元生投了400万,如果没有强大的家庭背景,我想这400万不是那么容易投进来的吧。所以在这个大喊“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我想说,人啊,认识你自己,请问你大舅是市委书记还是省委书记啊?
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1983-1999)读后感600字 第(2)篇《道路与梦想》,23万字,阅读时长9小时20分钟
此前,个人对王石的自传书有些偏见,怕如明星写书,哗众取宠,不屑去看。近期二读《激荡三十年》,作为其中大量的企业史、商业史案例,了解到王石、万科在中国改革史和企业史上的重要代表性地位,引起了兴趣,于是顺手打算把王石的《道路与梦想》、《大道当然》两本自传看了。
王石和万科,除了上述在过去近四十年改革开放史和在中国当代企业史上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两年也依旧火热于中国资本市场乃至娱乐媒体上。毫无疑问,相对与其他喧嚣且短命的企业帝国,或者这系那派,在媒体和经济界如今还能立于潮头,坚挺持久几十年,这样的企业家和公司,王石和万科算是不多的那些之一。
这本书主要自传王石83-99年的奋斗史。通过此书,作为后来人,我们还能清晰的闻到未曾经历过的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火热、激情、颠簸,以及实现各类无限遐想的可能。
相比之下,作为五十年代初生人的王石一代,青少时历经文革,中青时际遇改革开放,他们遇到的是一个相对的大时代。
变幻莫测的政治改革导向,三五年一轮的经济刺激或收紧,二三十年下来,在各个环节上死在沙滩上的时代任务比比皆是:吕梁、张国庆等等与王石同时代的同人。回头来看,王石对商业道德的遵从,备觉难得,多少人不都是被拍死在这方面?
读闭此书,感慨不少,也不必啰嗦太多。通过王石和万科发展之一孔,了解王石管理、企业观的建立和形成历史,体味中国近四十年改革史,以更深刻理解当下的读者,推荐看看此书。
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1983-1999)读后感600字 第(3)篇正如王石所言,本书并不是一本个人传记,而是一个公司和一群人的成长史,他们生活于改革开放以来充满着波澜和故事的阶段,在历史的进程中完成或者改写着自己的梦想,也以自己的双脚塑造着这样一个时代。
中国改革开放后企业的成长史,是一个充满着神话的历程,机会与梦想、取舍与迷惘、放弃与坚持并行。对于被传统定势及商业价值夹击的企业而言,如何选择成长道路、塑造企业精神、推进企业成长,是一代人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坚守商业精神,并将之实践,则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增长的冲动、领先的愿望不仅可以让企业制造神话,更容易让企业迷失,甚至结束于神话。幸运的是,万科和王石始终能够保持警醒。对于市场力量的坚信,对商业道德的遵从,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种种努力……使得万科得以摆脱桎梏,经受住了考验。做简单而不是复杂、做透明而不是封闭、做规范而不是权谋,追求公平回报而不是暴利。
王石的人生是丰富也是平凡的,他所代表的一代人见证和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和迷茫。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也许每个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有可能会遇到(这在读《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的时候就有同感),关键是在这些看似平凡的世事中,我们如何找到自我,突破自我,追寻属于自己的道路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