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赫本传读后感800字(3)篇

几乎是一气呵成,读完了这本《奥黛丽·赫本传》。整本书洋洋洒洒,从宏观上述其一生,只能算作入门级。其中最大的不足,是时间顺序上有些混乱,导致脉络不清晰。对于这位“荧幕传奇”,我是抱着一颗敬畏的心去探寻她过往的点滴。在那个时代,她的一举一动,带来的是气质的沉淀,无时无刻都在引领着一股潮流。不是小黑裙,也不是少女的公主梦,而是奥黛丽·赫本身上独具的人格魅力。除此以外,大家常称她为“误落人间的天使”。我想,这个美称无关容貌,完全是因她的善良。。。记得她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爱是不分国籍、民族与肤色的,它是人类最原始的感情之一,也是全人类通用的一种语言,每一个人都能读懂它,都能表达它”。到此,“奥黛丽”已不仅仅是高贵和典雅的代名词,这个名字本身就已经成了一个形容词。书的结尾,是加分项,可以触碰到人心柔软的部分。读着读着会让人联想很多,几度眼泪打转。。。常言道,“有些风华,只属于一个年代,而有些美丽,却可以成为经典“。在舞台镁光灯的正中央,在那个灿烂的罗马假日,我们结识了从公主到天使的奥黛丽·赫本。尽管她一生仅留下了25部电影,但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使得部部作品都堪称经典。 n她,仿佛从未离开。
奥黛丽·赫本传读后感800字 第(2)篇赫本的故事很吸引人,但是觉得这部传记没讲好,总有不断重复的话出现,不知道是想故意强调还是怎么地,一个字都没变。很烦人。也许是翻译失败?
抛开这本书谈谈赫本:
未读其传记以前只觉得她是个优雅美人,时尚佳丽,虽然也听过她的慈善事迹,但被高中那烂俗的作文素材给恶心到了,所以其实并不是很了解。看过《罗马假日》,还有《龙凤配》的几个片段之后觉得她确实是少有的那种优雅,但对她被称为天使并不感冒,实在是不会无缘无故的喜欢一个人(just by their appearance,I mean)但是从她童年经历战争,辛苦的婚姻,对事业,对家人,对自己的孩子,对小动物,对那些贫苦的孩子的态度,我知道她是个真正的天使,但是可惜赫本以后,再少有想她这样的Angel了
。
看完不禁嘲笑自己真是泪腺发达,明知道会看到她死的这一场面的,还是忍不住哭了,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哭个啥劲儿,是为她回天国前还牵挂着那些苦难的孩子们而感动?亦或是为这样善良的人去世而不舍?我不知道,也许都是吧。
PS:真心为赫本的母亲点赞,感觉她母亲对她的影响很大,从小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对她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关系。
奥黛丽·赫本传读后感800字 第(3)篇奥黛丽赫本的一生绚烂无比,原来无论一个人多么高贵奢华,面临死亡时都没有任何办法。最后一章写得太好,我忍不住动容。我分不清到底是奥黛丽的故事太美好,还是我的故事太悲惨。当到了我这个阶段,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有很多感受想法都不再需要表达出来了,即使知道那是正确的。因为一想到这可能伤害很多的人,刺激到他们,勾起痛苦的回忆。我不,我不能做那把锋利的刀子,因为我也曾伤痕累累。如果说香奈儿是那20世纪中坚毅有胆识,乐观开朗圈全情投入感情,88岁也迸射着少女感的女孩,那么奥黛丽给我的感觉是20岁就长成了端庄优雅,听话乖巧可人的小女人。我觉得自己更像奥黛丽那种性格,内敛含蓄,有时实在是羡慕乐观开朗的人,但回头想想,完全不给别人带来麻烦的自己实在做得足够棒了!n“随着岁月增长,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帮助自己,一只帮助他人”,哎,好残酷,太残酷无情了,可我,也要学着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