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读后感_1200字
《无声告白》读后感1200字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大致的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活着其实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我们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为了让孩子过上好的生活,为了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体面,才活着,才好好的活着。有人说,这就是生命的真谛。可是我觉得不是,人,终其一生,还是应该为自己活,寻找自己所爱,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完整。
有人说,孩子就是家长的一件艺术品,他们花尽心思去雕琢,去呵护,在这件艺术品上,不仅有他们的爱,同时寄托了他们自己未完成的梦想与希望。小说中的莉迪亚和无数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一样,也是父母手中的那颗艺术品,因为听话,因为那双遗传母亲的蓝眼睛,她成为家里最受关注的人。她的母亲终其一身想当一名好医生,但是因为家庭,因为孩子,她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所以她希望莉迪亚,她最喜欢的女儿能代替她完成自己的梦想。所以在莉迪亚还不会拒绝的年纪里,她便逼她做一些事情,看晦涩难懂的书,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甚至在别的小朋友收到各种各样的生日礼物时,她的生日礼物就只能是一本有一本的无聊的书,她没有朋友,不能和其他小孩一样放学去玩,不会反抗,不会说不的她,面对突如其来的任务,她只能一遍遍说“是”来博得母亲的欢心。
可是,悲剧总有一天会到来,就像弹力球,你压的越狠,她就弹得越高,在过度的压力下,她终于挺不住了,她开始叛逆,物理成绩从A滑到D,和哥哥讨厌的“坏孩子”杰克混在一起 ,学会抽烟,学会骗父母。当他发现父亲出轨,一直爱他懂他的哥哥,也逐渐离他远去,她想重新开始,想像杰克一样真真正正为自己活一次,可是现在狼狈的她,才发现都回不去了,于是,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其实像莉迪亚母亲一样的人有很多,他们希望孩子能多才多艺,能多读书有一个好成绩,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就像电影《小王子》里面的小女孩一样,一年365天的时刻表都贴在墙上,每一步家长都给你做了详细的规划,并美其名曰“这都是为了你好”“你以后就知道,我们家长都是过来人,只是让你少走弯路”但这一切,都没有问过孩子是不是真的感兴趣,是不是真的愿意,多少孩子在父母的压力下,不堪重负,离家出走,甚至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又有多少孩子,选择叛逆,选择欺骗。
其实,你以为的爱,是枷锁,是桎梏孩子放飞梦想的枷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是幸福的,就像鲁迅,不满意家里安排的婚姻,离家出走,重新寻找幸福,他是快乐和自由的,他的生命是属于自己的。
学习固然重要,读书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兴趣,比逼着孩子去接受要有用的多,只有让他们发现学习读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才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想说,即使在父母老师的压力下,我们还是要去尽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感兴趣的事情,为自己好好活一次,你才会发现,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是多伟大,然后他们也会对你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