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_9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900字
《追风筝的人》是近几年除了《羊的门》之后又一部能令我心潮起伏的书。几度读读停停,不是在思索,而是觉得压抑,那种不公几度想让我放弃读下去。这种感觉似曾相识,哈桑给我的压抑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读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那种压抑。那种渴望释放,渴望主人公能在平凡中展示不平凡的心情突至眼前,那一刻,我无比盼着孙少平能以成功者的形象站在读者眼前,可正如他的书名,他的一生始终挫折但一直平凡,挣扎在社会底层做一个社会最小的细胞存活着,这让我倍感不满!
但那是十几年前啊,怎么时间的长河只让我增长了年龄和皱纹,就没改心态呢?十年如一日的遇不平便想发声这可真是不忘初心啊……
感慨稍多,现回到哈桑与阿米尔的情感述叙中,哈桑一句“为了你,千千万万”贯穿整篇文章,是文章的灵魂。正如我们喜欢《士兵突击》,喜欢许三多,喜欢那句“不抛弃,不放弃”,我想阿米尔也是压抑的吧,他在正与邪对与错,善良与邪恶之间,纠结,挣扎,徘徊,最后堕落,这也成为他后半生心中的一根刺,让他时时在午夜梦回中,愤怒,悔恨,内疚,自责,经过了十几年的这种情绪的熏陶与渲染,最后才出现了他舍弃自身安全,去救哈桑儿子那一幕正能量的转换。通篇文章中,小说作者没有为阿米尔的懦弱和自私找理由,他将这种人性,平平凡凡,完完整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与哈桑的美好形成强烈的对比,也没有凸显他最后那一博的伟大与光辉形象的树立,因为在最后一刻他也一直都是被良心逼迫着向前走,而不是自发的前行,这非常符合人性。
读完这本书,掩卷沉思,没有任何理由来指责阿米尔的自私与怯懦,我们只是用一种圣人的眼光来聚焦哈桑,他身上,放大了人性的所有美好与良善的光辉,但是换位思考,我们千千万万人,只会是阿米尔中其中的一个,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向往善良,向往美好,向往正义,也不影响我们在未知的路径上,为了自身的小利益徘徊在对与错中纠结心伤……
我们常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两条路,一条用心走,叫做梦想。一条用脚走,叫做现实。正好今天朋友推荐我一本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这也给我的感悟提供了一点灵感,我想人生的精彩,总是心走得很美,而又与脚步能合一,这也是一种知行合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