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后感_1200字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后感1200字
【书籍简介】
《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
【作者简介】
黄仁宇,湖南长沙人。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途,曾梦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然而时代却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机缘。其后赴美研习历史,于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人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中国少了一个拿破仑,却多了一个以其睿智打开人们视野的历史学家。
【读后感】
作者着重围绕万历、张居正、申时行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海瑞、戚继光,李贽来俯瞰整个明朝的兴衰,剖析明朝社会的结症和历史兴亡规律。
因为之前读过《明朝那些事》,所以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把两者进行比较思考。
两位作者的观点差异很大,取决于他们意识形态的不同。
黄仁宇先生曾任国军军官,在他心目中,更多的将汉族最后的故国——明王朝寄托为另一个“曾经的正统”——中华民国。换言之,黄仁宇先生是把明朝当作民国来写的。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万历十五年》一书,是黄仁宇先生假借明朝,写出了自己对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批判和反思。黄先生又进一步将之推广至上至唐宋,下至民国的广大封建社会历史阶段中——这便是他的“大历史观”。
因此,《万历十五年》是一本拥有沉重反思的书。
《明朝那些事儿》则与之完全不同,这是一本充满人情味儿的故事书,它的着眼点在于历史人物中所包含的人性。
当年明月非历史科班出身,全凭自己的兴趣和热情,写出了近百万字的大部头。
当年明月所处的时代,和黄仁宇先生已经完全不同。
对于当代的少年青年,崛起中的中国,已经不复为满腔家国仇恨的土壤。无论是阉竖专权,皇帝昏庸,饿殍遍地,还是烽烟四起,内忧外患,风雨飘摇,都只是书卷上银幕里遥远的传奇故事,难以勾起大家触之可及的共鸣。
《明朝》一书,花了很多笔墨,在写历史上不太出名的人物身上的感情与心路。而这些小人物的心理,往往比历史的大事件更加让我们感动。(这里不得不想起为什么历史剧、宫斗戏或者穿越戏能够经久不衰,在吃饱穿暖的时候大家也关心皇家生活)
【推荐指数】
这本书阅读的门槛还是挺高的,有很多的历史旧词语和晦涩难懂的隐喻,以及一些春秋笔法。讨论的内容也较为沉重深刻,需要非常大的耐心去阅读。
可先阅读《明朝那些事儿》对明朝的整体历史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和制度体系的认知,则对阅读此书有所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