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读后感_900字
《局外人》读后感900字
走进住所没有开灯,换了拖鞋,脱下穿了一天的裤子、袜子,些许轻松和惬意而来,阳台外落日余晖、霓虹串串、灯光点点,徐风吹来,室内外明暗分明,靠在沙发上,光脚踩在地砖上,置身于黑暗中,对于外面的灯火通明,我也是个局外人。平静下来回想书中的主人公默尔索,无疑是个悲情人物,阴差阳错误杀了一个阿拉伯人,“本来要对默尔索这桩过失杀人的命案进行司法调查,其真相与性质都是不难弄得一清二楚的,但正如默尔索亲身所感受到的,调查一开始就不是注意命案本身的事实过程,而是专门针对他本人。这样一个淡然超脱、与世无争、本分守己的小职员平庸普通的生活有什么可调查的呢?于是,他把母亲送进养老院,他为母亲守灵时吸了一支烟,喝过一杯牛奶咖啡,他说不上母亲确切的岁数,以及母亲葬后的第二天他会了女友,看了一场电影等这些个人行为小节,都成为了严厉审查的项目,一个可怕的司法怪圈就此形成了:由于这些生活细节是发生在一个日后犯下命案的人身上,自然就被司法当局大大地加以妖魔化,被妖魔化的个人生活小节又在法律上成为“毫无人性”与“叛离社会”等判语的根据,而这些结论与判语又导致对这个小职员进行了“罪不可恕”的严厉惩罚,不仅是判处他死刑,而且是“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处他死刑。这样一个司法逻辑与推理的怪圈就像一大堆软软的绳索把可怜的默尔索捆得无法动弹、听任宰割,成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与开明的司法程序的祭品。
但让我无法理解的是什么让主人公变得如此冷漠、淡然,对母亲的去世无任何悲伤之感,用导读中的话正反两方面评价主人公,“在入世进取心强的人看来,默尔索的性格与生活态度显然是不足取的。说得好一点,是随和温顺、好说话、不计较、安分、实在;说得不好一点,是冷淡、孤僻、不通人情、不懂规矩、作风散漫、放浪形骸,是无主心骨、无志气、无奋斗精神、无激情、无头脑、无出息、温吞吞、肉乎乎、懒洋洋、庸庸碌碌、浑浑噩噩……”
在现实生活中,我还真没见过像主人公一样的人,算是长了见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