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_9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900字
好的故事总是悲伤的……
从故事的一开头我就自以为是的预感故事会在哪里哪里发生转折,揣测阿米尔或者哈桑是怎样的人;我总以为或者说期盼阿米尔会与阔别已久的哈桑重逢,那时候他们已经成长为两个年轻帅气的小伙,阿米尔会成为伟大的作家,而哈桑也在某处有所成就,时间会让阿米尔变得勇敢起来,他向哈桑道歉并坦白,哈桑自然还是很爱阿米尔……所有人都会幸福,我这么期盼,尽管知道抢响的那一刻,一切都会发生改变。
而故事的精彩就在于每个转折都出乎我的意料,每个转折都扣人心弦,它一度激起我情绪的波涛,那种呼之欲出的悲伤、惊讶、感慨、怜悯、失望、厌恶以及稍有的安慰使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从哈桑被猥亵;阿米尔赶走哈桑,父亲嚎啕大哭;逃难遇到的人:尤其是从卡辛汗那里大白的真相让我最为意外;索拉搏自杀等等情结都让我十分惊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文中处处埋着伏笔,呼应着后面的事实,为其铺垫,用风筝将阿米尔和哈桑紧紧捆在一起,而他们的故事就像那放风筝的孩子,被命运的线割出一道道伤痕,深深浅浅无法愈合的伤痕永远的留在了阿米尔的记忆中,留在了故事中……
整个故事以阿富汗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国家由原来安详平和的景象,变成了战乱纷飞支离破碎的场景。将人们遭遇战争的痛苦、逃难的颠沛流离、战火下苟且偷生的场景演绎的如此真实,那些故事,那些难民,那些血肉横飞的街道就像电影一样一帧帧浮现在字里行间。
读这本书只花了数小时的时间,但我的思绪紧跟这故事浮动,仿佛一起经历了几十年。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把自己当成旁观者,没能够完全进入到角色中,虽然有时候感同身受,但我对真相大白之前的阿米尔有着深深的偏见,甚至有时候让我气愤……我想这也正是因为作者把角色描述的十分具体所致吧!也许下次我还会打开这本书,但是我想我会尝试从阿米尔的角度去体会这个故事。
可能是看的疲惫了,故事的最后两章看的粗略一些,感觉没有之前那么吸引我了,也可能是我主要关注了书中个别角色所致吧!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一个写的引人入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