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_1200字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1200字
文中语句简练,读起来通俗易懂一气呵成,这是我十分羡慕嫉妒的,作者轻描淡写寥寥几句便能把一个人物构建得十分丰满,有血有肉。这对文字的掌控能力确实让人钦佩,想想自己,每当有点什么想写下来分享一下,总是不知从哪里开始说起,表达起来也是不知所云,写了一大堆也没法把自己的想说的表达清楚,只是越写越乱,越乱越想表达清楚,然后写出一大堆与自己想表达的毫无关系的东西,所以能随心所欲地把自己想的东西通过文字传达给别人,是多么酷的一件事啊。在杨百顺出走前,本文描述了杨百顺的生活背景,是一个个人物的复杂关系构成的一张网,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喜恶不取决他自身的好坏而取决他在这张网的位置,比如张三与李四本无任何过节,但张三就是不待见李四,不待见的原因不是李四不好,品性有问题,只因李四曾在他的仇家王五那里买了一次豆腐,张三跟王五会成为仇家,倒也不是王五对他做了什么坏事,一年前,张三跟老六为了争菜市场的一个摊位时发生了争执,旁边卖豆腐的王五看他们吵得有点冲,便说了一句“要不你们一人让一步,一人卖一天好了”,不说还好,张三一听,便觉得王五是在帮老六来抢自己的摊位,便把怒火转到王五身上,王五也是个急性子,两人便吵了起来,自此撕破了脸皮,不管李四是否知道他们的恩怨,反正在张三心里李四就不是好东西了,张三不恨跟他抢摊位的老六,也不怪帮老六说话的王五,他就觉得李四不该向王五买豆腐。书里面的讲理挺让人印象深刻的,因为往往能感同身受,“讲理”也就是吵架,吵起来要是能坐下来好好讲讲理倒是挺好的,可人们讲的理往往不是吵的这件事的理,而是讲你的过去的理,把你的前半生分析得透彻,理倒是那个理,可是这跟你们吵架本就没有任何关系!从一件事扯到另一件事再从另一件事说到别的事,这个理说完,倒把你绕晕了,不记得你们是为何吵架,虽然知道他说的跟你们吵架的毫无关系,可是他说的都得理,倒也无法反驳,你们为什么吵架也就不重要了。书中还阐述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还是“说不说得来”,杨百顺恨他父亲,倒也不仅仅因为他父亲的偏宠,他不喜欢做豆腐,也不是因为不喜欢做豆腐的本身,而是不喜欢他父亲是做豆腐的,他离家出走背井离乡归根到底是他与他父亲说不来,他父亲本就不是个会说话的人也不见能跟谁说得来,人都是害怕孤独的,找个说得来的人来倾诉自己的生活,希望他也能感同身受,再加上几声附和,就很满足了。说得来的我觉得倒也算不上知己,能与你分享初恋秘密的同学,多年以后不见得能跟你探讨娶妻生子的艰辛。杨百顺一生倒也遇到不少说得来的人,可遇到事时想来想去还是找不到人来说,发现以前说得来的好像也没那么说得来了,这时是最能感受到孤独的吧!杨百顺喜欢喊丧,却觉得喊丧养不活人,抛弃自己喜欢的,为了生活随遇而安一生漂泊不定,唯有执着的是找一个说得来的人。每个人都有一种病叫孤独,手持灵丹妙药的,是那个说得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