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_1100字
《白鹿原》读后感1100字
今天欣喜的发现儿子写的读后感,非常好,忍不住想夸夸他[呲牙]
中考前一个礼拜看完了这本书,感触颇多。若是将其与莫言的《蛙》相比,也不遑多让。整本书,有奇幻,有神,有鬼,有爱情,有革命,有血,有泪,有欢笑,有悲鸣。
主角名叫白嘉轩,当代族长,从他十六岁开始写,一直到他驼背,在家养老还不忘乡里大大小小的事物。他一生是个好人,但是好人难活,儿子堕落,妻子过世,父母先后双亡,最好的朋友也一个疯了,一个也过世了。
白嘉轩就是白鹿原,一个人撑起一道原。
白鹿原就是白嘉轩,一道原具象为一个人。
他一生未走出过这片原。旱灾,起义造反,土匪打劫,瘟疫,都未打到他。在他身上,有坚毅,顽强,孤僻,冷静。所有的角色,都性格分明,几乎涵盖了我们身边所有的人,命运也多坎坷,譬如主角长子,顺利成人娶妻生子,却和一位生活糜烂且放荡不羁的人妻出轨,还沾染了毒瘾。恰逢一场劫难,流落街头乞讨,经族人劝化,最终成了国民党军官,许多好人没有善终,坏人,也没有。
我个人认为,小说的高潮应是后半部分革命起义,七分真三分假,讲述了国民党放弃抗日的决心围剿共匪,以及原上饱读诗书的老秀才们抗日的决心。前半段讲原内的事只是铺垫,交代所有的人物,让读者明白,这不只是一道原,这还是一种精神。
结尾并未交代所有人的结局,但还是能让读者感到非常的悲凉,没有皆大欢喜,在抗战的炮火声中戛然而止,留下一声响彻云霄的悲鸣。
其实这本书,说它小说也好,历史也罢,充分反映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开放的过渡期,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为了各自的理想而殁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或许悲凉,或许伟大,或许名垂千古,或许无人问津,不过,在我看来,不论好坏,不论国共,这种精神,这些血与汗,都应被记录,既是警戒,也是激励,放在现代,也一样适用。
言至此处,在上述文字落笔的过程中,我脑中不断地闪过那些书中的人的面孔,他们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依旧逼在眼前,萦于耳畔,白鹿原亦或是白嘉轩,都象征着平衡,坚韧,规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白鹿原,一位白嘉轩。这就是我们的信念,生活的勇气,良心的归属。当我们迷茫时,只需抬头望天,一定会出现一只白鹿,在那片蔚蓝的,向前奔跑着,跳跃着,或许,我们不用看到整条道路,只要有信心地跟着他,向前迈进。
这本书是复杂的,即使描绘了许多美好与正能量,也不忘闲暇之余穿插一些人性的丑恶,令人唏嘘,令人自省,但这些无一例外,都在我们身上,或身边。
即使好人难活,但,也要做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