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读后感_900字
《皮囊》读后感900字
读完方知是畅销书,一般我不看自诩成功人士将经历感悟等拼就而成的畅销书,深恐被励志鸡汤洗礼,毫无营养,从这个角度,此书有名人作序(自发也罢营销也罢,其中华仔的序言言简意赅透着自然谦逊,让人刮目相看),算得上畅销书中的战斗机了。
抛开上述,我也觉得它是本有诚意的书,作者时时在反观他人,反观自己,而凡肯剖析和检视内心的作品是可贵的。看到有读者纠结于它是自传、小说还是散文,虚实莫辨,我认为这不重要,从作者的写作初衷,是唯恐在忙忙碌碌的年华流逝中错失更多而想记取曾经的身边人,所以从唤出记忆,努力描摹到诉诸笔端,这个无形变有形的目的无疑达到了,也是对亲人朋友最好的纪念。
特别是开头几篇,皮囊里阿太的坚韧和超脱,房子里母亲的偏执的信念,残疾里父亲的不甘、挣扎和最终与命运的和解,还有加油站中被归置好的油桶和留下的一百块钱,重症病区里孩子们倔强敌视外表下隐藏的小小希望和温情化作的烟花,神明朋友们带来的对牵挂与爱的精神慰藉……令人感动于至亲间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的真情,也感念于他人的善意。
后面几篇记取了家乡人,我最喜欢香港阿小,他活得坦诚,不似读书人几多顾虑,而且感觉两个阿小很适合拍电影。而张美丽的故事不免落俗,倒是人前强撑风光关门一瞬像泄气皮球般苍老疲惫的一幕,描写传神。文展和厚朴的部分遭诟病最多,的确作者处处比照自己的写法读来让人不舒服,但若仅据此批评作者自私冷漠,怀揣恶意讥讽,不肯及时提醒和帮助小伙伴,只为彰显自己皮囊下光芒万丈的灵魂等等,多少有失偏颇吧,毕竟人各有志,大多时候旁人只能点到即止(而且作者自述他也曾为迎接厚朴布置蜗居),说到底我们无权干预别人选择的道路。
不过据说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年纪轻轻,若非天赋异禀洞悉人心,也实在算少年老成了。看介绍其有直线攀升一路开挂的光彩履历,南方人的外貌中也透出一丝少年得志,是错觉吗?其实我不中意那种拼命确保要在既定轨道上毫厘不爽的人生(即便出于责任),所以既然作者说已认清内心做了选择,那祝福他的选择能落到实处,也期待他作为专业作家更好的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