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流浪地球》读后感_900字

2019-08-06 17:04:08 读后感

《流浪地球》读后感900字

【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

大刘的这部因内容被大量改编之后成了同名影视剧而大火的科幻短篇小说,第一次读是在2年前。

个人认为,这部短篇小说里所讲述的观点和大刘在【三体】里写的程心的选择所表达的意思一般无二。

理性和感性并存于一个生命体里作为人类特有的特质,在重大时刻来临的时候,基于理性和感性不同的判断标准引发矛盾是无可避免的。

这种矛盾既可以存在于同一个人体内,更多的也体现在不同人群间。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矛盾也是推动或者阻碍人类进化的重大原因——见识/知识/智慧的不同层级……也可以简单总结为拥有的信息储备量的不同,会引发矛盾。

最著名的案例是“三季人”——由于认知有限造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这部科幻短篇小说里,大刘则用了飞船派处死最后的5000名联合政府(地球派)的事件对这种始于认知(信息储备量)的差异引发的恶性事故做了描述。

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曾想,地球派是不是可以通过及时的解释/说明来避免最后的悲剧呢?

就像处理任何一个普通的误会那样,从事情有了最初的苗头的时候,就立即着手处理,还是有改变结果的可能的,是不是?即使不会改变结局,至少不应该任其发展下去吧——谁能说,这种任其发展不是放任自流不是不作为不是不负责任呢。

然而,我同时也有另一个怀疑:联合政府的那些地球派们,忙碌于拯救地球的工作,所有的时间、精力和智慧都服务于更高远的目标,恐怕也是没有能力(心情)再去处理那些质疑了吧。

并且,或许对于这些人来说,已经计算出了自己被处死的时间点,也计算出了这个时间点即使全体牺牲了,地球也已经到达足够安全的地点,地球上幸存的全人类也已经是得救了——将生命奉献给拯救地球/人类的这个信仰,生死自然置之度外。

猜不出来。但坚信,如果那5000名联合政府的地球派没有被处死,会更好。


大刘一再地在科幻小说里讨论关于人性/伦理/道德/逻辑/科学/文化/艺术/智慧/美……每一部小说里,都看得见大刘脉脉含情的双眸和温暖火红的心,以及被理性文字轻轻掩盖了的感性浪漫。

五颗星

  •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_读后感_900字
  • 《鹤唳华亭(罗晋、李一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人间失格》_读后感_900字
  • 《生命册》_读后感_900字
  • 《瓦尔登湖》_读后感_900字
  •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红与黑》_读后感_900字
  • 《挪威的森林》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