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_1000字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1000字
熟悉《活着》的读者都知道,这是一部沉重的小说,沉重到多年来我都不敢开启,沉重到我只能断断续续地把它读完,沉重到我无法心安理得地享受现在安逸的生活。
《银魂》里有一句台词: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余华小说《活着》里的福贵,本来是一个纨绔大少爷,却因为嗜赌输尽了家产。穷困潦倒的他被国民党抓壮丁卷入了内战,好不容易回到家,女儿却在一次生病中丧失了听力。之后他们一家人又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中经受着苦难,虽然竭尽全力在活着,却还是抵挡不了命运的捉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等相继离他而去,只剩下他和一头老年相依为命。
竭尽全力的一生,到头来还是孑然一身。
多么可悲,又多么可恨。
可是,我们又能恨谁呢?
我在豆瓣网友的评论下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国家走了一小段弯路,对于一代人就是蹉跎了一辈子。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里,每一个人都在命运中苦苦挣扎,他们的命运就是时代的缩影,也是上一辈人命运的见证。有成千上万个“福贵”在时代的漩涡里扑腾着,渴望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在众生皆苦的时代背景里,福贵的个人遭遇显得也就不那么突出了,大家都一样而已。
在苦难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平等地接受命运的摧残,却无力还击。
在《活着》这本小说里,当福贵从战场上回到家时,我以为他们终于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了;当凤霞生下苦根,我以为徐家也算是后继有人了;当苦根跟着福贵来到乡下,两个人相依为命时,我以为这就是最后的结局。
但,我没想到,只差最后几页,就要结尾了。偏偏,苦根吃毛豆撑死了。
故事的最后,只剩下一头老牛,一个老人,在颤颤巍巍中向死神靠近。
在余华绝望的文字里,我读出了生命的坚韧,如大漠里的胡杨,“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即使周围的环境很恶劣,即使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倒下,他依然倔强地汲取着水分,傲然挺立着,哪怕有一丝希望,也不会向命运屈服。
我不想把福贵的这种做法归结为“好死不如赖活着”。虽然,死比活着更容易。但既然从枪林弹雨中逃脱出来了,这具皮囊便有了更多无法言说的意义。
要知道,你之所以能活着,是别人在战场的牺牲换来的,所以你更要珍惜这具皮囊,好好地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与福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在战场上活下来的春生。他在文化大革命时遭到了迫害,于是他想到了死。
福贵劝他说“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