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1200字
2019-10-18 05:37:09 读后感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1200字
我是看完人类简史后继续入坑他写的未来简史。整体而言,我会更推荐先看人类简史,精力上也更多花在人类简史上,这是一本让我更全面梳理人文历史的书,也是一本更能看清过去影响现在的历史齿轮如何运作的。
而未来简史,前两部分让我觉得很乏味,内容跟人类简史里的内容相似,当然也有不同的地方,只不过让我感觉这些内容就是为了第三部分而铺垫的,而第三部分内容给我了新的启迪和感慨!
本书最后有这么一段内容
如果思考的是未来几个月的情形,注意的可能就是当下的问题,比如中东动乱、欧洲难民危机、中国经济增长趋缓。如果思考的是未来几十年的情形,注意的就是全球变暖、不平等的恶化,以及就业市场的破坏。但如果把视野放大到整个生命,其他的问题或发展的重要性,都比不过以下三项彼此息息相关的发展:
1.科学正逐渐聚合于一个无所不包的教条,也就是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
2.智能正与意识脱钩。
3.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可能很快就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这段个人看来,基本概括了整本书的核心内容。即人文主义在未来很有可能会被科技人文主义亦或数据主义所取代。在未来,人们的生命不再被视为一种权威,而是可以进行演算的数据。这种算法得出的结果会更理性的指导人们做出更合适的行为准则。
- 基于这样的预测,文中很详细的分析了人文主义提倡的人权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成立。这个观点也是整本书让我最震撼的地方!也就是说,人们其实由两个自我组成,一个体验自我,一个叙事自我。虽会同时伴随影响着人们行为,但我们在提倡人权主义的环境中,会更在意叙事自我这部分的反应,也就是我觉得快乐就够了,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就够了,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这样的心理活动是因为我们相信人文主义那一条说法,就好比过去人们相信,他们的生死行为准则是上帝赋予意义,是上帝决定他们去留。
- 当从有两个自我角度审视时,当下的人文主义站不住脚,人们的生命被视为可分割的一部分,加之如果生命大脑里的意识真能转换为演算的方式,那么便会成为量化自我。
- 例如当下新零售,依据消费行为和消费偏好,获取大量数据采集并处理分析,为可能发生的下一次消费行为做更好的服务。我们当下与算法的关系,更多体现在算法引导着我们,那未来很有可能会成为我们的代理人,为我们做出更多选择与安排,甚至之后成为我们的君主,不是为我们提供更多选择,而是直接告诉我们要这么做,当它能知道我们内心两个自我在思考什么的时候,它会通过算法来告诉我们此刻应该是什么样的,两个自我都不是最合理的方式。当然,那时候,总有几个清醒的人会拒绝,但大部分人会因为接受了算法改变了行为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系统的变化了。
未来,一切皆因每一步的发展而都有可能,只不过时间长短而已。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