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_9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900字
为你千千万万遍啊。一直觉得写的好的故事一定得是个悲剧,好书也是好电影也是。陆陆续续一个星期从书和手机上读完,也说不上来是个悲剧,是的呀,每一次春天都会解冻一片雪花,时间会带来一切也会带走一切。反正生活一直在继续,无论心里背负着的是罪恶还是希望。也送给自己。战争贫瘠的阿富汗和美好斑斓的阿富汗交替在回忆和现实中出现,让我对战争生出更多的憎恶与作呕。也许在一个和平年代的九零后对战争的印象只来源于历史书和影视作品,对于战争到底能到底能体会多少呢?一个大大的问号。前几天读到阿米尔和哈桑童年的日子时,想起去阿富汗看看的念头瞬间充血,那些绿色的套装和羊皮毡帽穹顶清真寺各种烤肉的香味各种诱惑着我。于是我跟大家说想去阿富汗,得到的应答大多都是你不要命了,回不来了之类的。也查过最近几年的阿富汗现状,但谁又能从百度里知道普通民众的生活呢?也许这个想法会随着时间和现实消退,但还是希望能记住这个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实现。
最近心情一直不太好,读这本书时也混合好了好多自己的事。好几次心疼好几次泪目,在我们现在看来,友情是我对你好,你也得对我好。如果我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而你不是,那我们的友情也不会走下去。哈桑知道阿米尔看到了一切,哈桑替阿米尔在父亲面前承认,哈桑听到阿米尔只当他是一个仆人,哈桑重新回到汗区照顾爸爸的院子。多年后哈桑给阿米尔寄信。哈桑给自己的儿子讲述曾经的故事。哈桑告诉儿子,阿米尔是他最好的好朋友。至死无悔。哈桑从来不针对任何人,甚至都很少看别人的眼睛,为什么命运要这么对他,这是索拉博在知道真相时的回答。命运啊,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东西,就像生下来就是哈拉扎人,就像生下来就要是不被承认没有特权的那一半。
阿米尔最终完成了自我拯救,不用在道德和良心的谴责下存活,也为索拉博千千万万遍。这应该是个完美的结局了吧,在这个追风筝的路上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愿自己也能历经重重内心障碍,做永远追风筝的人。新年的第二本书,新的期许,朝着新的方向吧[爱心]